本报记者 米开石
她是新城镇野麻湾村二组的村民,她的家里有高度瘫痪的丈夫、上高中的女儿。走进这个家,看到的是雪白如新的墙壁、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瓷砖地板、炕上叠得整整齐齐的被褥,然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这家的女主人龚小芹。
1988年的一场事故,将这个家庭推进了与死亡和贫穷斗争的梦魇中。那年5月,龚小芹的丈夫外出打工时不幸受伤,造成腰椎一、二、三骨骨折。住院后,在实在拿不出医疗费的情况下,丈夫只好出院,在家中休养。从此,家里的大活小活都落到了这个刚生完孩子的女人身上。丈夫瘫痪在床,要不断花钱买药,没过多久,家里就穷得快揭不开锅了。饱尝了四处借钱的无助和苦涩后,为了给丈夫治病,她毅然决然的走上了献血之路。从1998年下半年到2002年,她频繁献血,每月献血3次,到后来,每次献完血,当她强打起精神离开血站时,都晕倒在地。即便是这样,她也舍不得吃献血后血站给她的牛奶和火腿肠,硬要拿回家给身体残疾的丈夫和才几个月的孩子吃。因为她坚信,只要坚持,丈夫的康复就一定会有希望,他们这个家就会好起来。
虽然,她一直精心照顾着丈夫,但在2002年,丈夫的病情还是急剧恶化,因褥疮引起严重败血症,丈夫的生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时,身为妻子的她想尽一切办法,背着丈夫四处求助。就在她软弱无助时,市残联、民政局等部门和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纷纷向他们家伸出了援助之手,筹集了一部分医疗费。但这只是杯水车薪,随后,她不得不卖掉自己养的10只鸡,才使丈夫得到了7 个月的住院治疗,因褥疮引起的严重败血症才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两次手术后,丈夫的褥疮彻底治好了,死亡的阴影也不再笼罩着这个家。
现在龚小芹家的日子虽然好多了,但由于常年献血和操劳,她的身体显得单薄瘦弱。每当丈夫提及自己的妻子时,他是这样说的:“在我心目中,妻子很伟大,在我生病期间,再苦再累,她没有怨言,这一生我都非常感激她,没有她,我早就没了,没有她,我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近些年,龚小芹通过筹措资金,再加上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一步一步地建起养猪场、牛场,使生活逐步走上了正轨。
新闻推荐
◎朱昌俊近日有网友爆料,多名自称是就职于太原一家男科医院的医生助理通过网络直播招揽患者就医,这些主播在直播期间以帮助解答男科问题的方式介绍网友去其所在的医院就诊。记者发现,这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