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象监管“长牙齿”
继证监会、保监会出手重罚违规者之后,银监会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强,今年一季度对违规机构的罚没金额达1.9亿元,占去年全年的70%。仅在3月29日一天就做出25件行政处罚,17家机构被罚4000多万元,不少大型金融机构赫然在列。
在此之前,金融监管的强度已经开始升级。3月30日,证监会给资本市场“大鳄”鲜言开出高达34.7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今年一季度,证监会作出29项行政处罚决定,共计罚没金额约49亿元。其中,一些只有违法行为、没有违法所得的所谓“悲催”违法者也受到了惩罚,监管部门的惩处标准越来越严格。
其实,针对金融业此前的种种乱象,监管部门曾多次下发各种文件予以整治规范,但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监管强度不够是关键。“比如针对票据违规操作等行为,几十万元的罚款对金融机构来说微乎其微,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必须加大处罚力度才能让监管的牙齿硬起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治乱象当用重拳。公开点名批评、数十亿元罚单、终身行业禁入……监管部门正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整治金融市场。
罚单背后的市场乱象
数十亿元罚单的背后,是近年来不断积累的金融乱象以及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出现各种乱象,监管套利行为增多,不仅损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也引发资金脱实向虚和资产泡沫,已经到了不得不管的时候。
“银监会披露的票据违规操作、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用通道、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问题,已经非常普遍,大型机构和中小机构都有涉及,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必须施以重拳整治。”曾刚说。
观察
更多监管“硬手腕”在路上
数十亿元的罚单只是这轮金融整治的开始。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强化高管人员责任追究……从金融监管部门释放的信号看,更多强硬的监管举措呼之欲出。
银监会表示,今年上半年将集中进行市场乱象整治,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廉政风险、监管行为、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等十大方面是整治重点。
现场检查是增强监管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银监会现场检查局负责人王朝弟表示,今年现场检查会有新举措,将严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宏观政策、监管政策的执行力,严查监管套利、拉长业务链条、做大业务水分,严查金融案件,严惩害群之马等。
强调对责任人尤其是高管人员的追责是更有针对性的一招。银监会表示,要坚持“一案三问”,发生案件的,坚决问责经办人、相关人和负责人;贯彻“一险三问”,造成风险的,严格惩处业务发起人、业务审批人和机构负责人。
“对人的处罚,抓住了关键。”曾刚说,之前监管处罚基本是针对机构,而不是从业人员,对具体的责任人没有太大影响,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现场检查、专项核查、市场监察、舆情监测、投诉举报……证监会多渠道盯紧各类线索的同时,通过大数据建模,把分散的线索化零为整,为各种违法者布下“天罗地网”。保监会表示,将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处置潜在风险点,强化关联交易监管、股权监管以及资本真实性监管,严厉打击保险资金短期炒作等行为。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1日热线消息(记者李墨通讯员陆永文姚聪聪)4月7日,肇事致人死亡逃逸的河东区八湖镇人李某,在兰山区金兰物流一运输公司打工时被警方抓获。2015年8月30日21时许,河东区相公办事处的朱某骑着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