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县石川镇党委坚持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维护稳定的重要保证,把镇村干部队伍作为维护稳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中坚力量,把发展作为维护稳定的第一要务,坚持抓党建引领产业、强产业助推党建,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一、抓班子建队伍,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镇党委强力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坚持不懈抓班子、带队伍,严格遵循党建各项制度,积极适应党建工作新常态。实行镇党委委员分包抓党建工作制度,坚持产业发展与党建工作并建,落实村干部年度及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调整任用、绩效报酬挂钩,调动了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注重从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科技示范户、退伍军人中选拔村干部。按照“两推一选”的要求,选强派好村党支部书记,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能带领村民致富、群众信得过、想干事、会干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目前,全镇村党支部书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名,支部委员会委员中致富带头人11名,妇女7名,大专及以上学历11名,平均年龄44岁,班子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并制定了村级考核管理办法,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评比,使先进有动力、后进有压力,村干部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抓班子,全镇村干部在管理上实现了规范化,优秀村干部还被推荐参加乡镇公务员考试,激发和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强化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强化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并落实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在便民服务点为民服务。通过开设“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网络课堂”等,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助推扶贫攻坚,基层党组织成脱贫战斗堡垒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做好***精准脱贫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础。“农村要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农村要脱贫,必须选好带头人”“不怕有个烂摊子,就怕没有个好班子”,这是被无数脱贫致富村用实践证明了的基本经验。扶贫,关键在人。因此,如何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必须要靠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精准滴灌。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群众,支部靠村书记”。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尤其要选好班长,使党组织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才能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要引导他们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把扶贫一线作为培养干部、识别干部的重要舞台,让好干部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形成良性循环。切实加强贫困村党的建设,发扬“三苦”精神,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找准脱贫项目,挖掉穷根,实现党建与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
三、发展特色产业,干部是群众脱贫的领头雁
按照“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着力增强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创新能力,把党建工作融入产业发展。全镇发展中药材、养殖、苗木、蜂蜜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地膜玉米、优质燕麦、地膜当归等科技示范点,培育贵清养殖专业合作社、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治雄土蜂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扶持发展荣发、田园等8个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走草畜产业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当归育苗,多措并举促农民增收。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夯实发展基础,完成了两个重灾村和两个安置点建设,受灾农户全部住进了新居,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入户,建成文化广场、舞台、农家书屋、村卫生室等,使党支部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了。
石川镇党委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引领发展能力,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创出了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作者系漳县石川镇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健身成为时下人们最热衷的事情之一。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为了锻炼身体成了夜跑一族。本期安全警示栏目,省安全监管局(四川煤监局)提醒您,夜黑风高存隐患,夜跑还需注意安全。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