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敏
全社会都在呼吁关爱空巢老人的时候,“空巢青年”这个词不声不响地冒了出来,大有压倒各种无恶意标签化的人口分类之嫌。相比于空巢老人的几分唏嘘,空巢青年不免略带几分嘲讽和自诩的色彩。据说,前些年他们是时尚的单身贵族;近几年成了需要全社会关爱的单身狗;现在的新称呼契合时代又形象,演变为空巢青年。这样的独居青年超过两千万。
我们印象中空巢青年的生活大抵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从出租房到单位之间有三趟可到达的公交,经历9站,历时30分钟,播放7首音乐,看完两篇公众号长文;唯一能等到的敲门声是外卖小哥的,不用备注他从来都只给一份餐具;公司周边的饭店,去得最多的是网上评选孤独指数五颗星的“一个人的火锅”;手机里全是自己自拍,相册里没有第二个人;一个行李箱、一个双肩包,两个纸箱子里面装着的所有家当,东西不多,正好是一人可以勉强拿得动的重量。“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这两句颇有小资情调的清冷之句简直可以当选空巢青年高逼格的座右铭。
你以为这样就是空巢青年的全部了吗?不是的,想跻身到空巢青年的行列,首先你得有一个巢。大多数人,只是无巢青年而已。
但不管是空巢还是无巢,对于独居的青年人总有人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仿佛一个人生活,不是生理有毛病就是心理不健康。有点过于凄清了。微博上有网友“甩”出这样一句话:与其强行安利英雄主义,不如为满身风雨赶路的人多送去一些温暖,至少收起我们的冷言冷语。
其实,相当一部分空巢青年的画风也挺美好的,他们过得洒脱惬意自得其乐:巢里只有一个人你不知道有多爽,这和在家里住单间和跟别人挤宿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和父母舍友同居,你打电话声音不能太大,看电影不能太晚,也不能翘着二郎腿喝啤酒啃鸭脖子。自己住的空巢青年只要不拆房子就没人干涉你的生活。年轻的时候不就这些乐子么?为什么要谈恋爱?是酒不好喝还是手机不好玩?
又或者是,空巢青年的闲暇时间没有你想的那么多。你以为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的生活节奏是一样的吗?所有的时间都给了自怜自艾?不是。他们每天有打不完的王者,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剧和书,忙不完的工作。有人跟他说话都要嫌弃打扰到他,还占用他的时间。或许他们就想一个人待着,不喜欢有人来打扰。他们过得挺好,不需要各路人马操碎了心般地惦记。
其实,这两种心态可能都略有些极端,是不同性格和生活态度造就了空巢的孤独与欢乐。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可以把空巢当做正常的一个生活阶段,是从走出校门到步入社会再到结婚成家的一个过渡,不必刻意标签化。与其有扎头绳两圈太松三圈太紧、洗澡水往左一点太热往右一点太冷的无谓的纠结,倒不如敞开心怀接受如期而来的这个阶段,适应它,享受它。说不定讨论问题的时候就能用学识撩到妹,滑雪的时候偶遇帅哥。与其在埋怨中浪费自己的生命,不如以更加积极的状态生活,或许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现实也可能会回报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新闻推荐
很多人会对自己人生的第一辆汽车有着特殊的情怀,自私家车报废年限出了新规定,由以前的强制报废年限为15年,改为现在的没有使用年限限制,只是设置了一个行驶上限里程——60万公里。以日常使用平均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