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假”红包钱却真没了
【骗局】7月底,太原市民李女士收到一个微信红包,点开后却发现,这个红包变成了一个页面,还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李女士回忆,在按照页面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输入微信钱包的支付密码后,她就收到了一条转账信息,提醒她微信钱包中的钱已全部被转走。
【真相】警方介绍,这种伪红包其实就是一个超链接木马病毒。当微信用户点开红包后,系统就默认下载安装了木马病毒,这个木马病毒在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后,将信息传送至后台,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就可以通过账号密码登录微信,盗取微信钱包余额,甚至盗取银行卡中的资金。
对此,太原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发布安全提醒,不法分子利用“伪微信红包”的名头实施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大家务必要提高警惕。
【提醒】怎样辨别微信红包的真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拆包之后是否直接收到现金,如果拆开后不是跳转到微信红包的金额显示界面,用户就要提高警惕了,这类红包往往就是假红包。对于含有木马链接的假红包,用户点击后,手机系统通常会提示需要下载才可以使用,待用户确认后,木马病毒就会直接下载到用户手机并自动安装。为此,拒绝下载、安装此类软件,也是避免落入“红包陷阱”的有效手段。
“通讯录好友”套路多
【骗局】最近,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添加自己为微信好友,请求显示“来自手机通讯录好友”。但想了半天,根本不知道她是谁,手机通讯录也没有找到这个人。难道是自己不记得了?加完之后,这些通讯录好友就开始向你推销产品、借钱。
【真相】其实这是诈骗团伙的陷阱,他们会从网上搜集或购买用户泄漏的手机号信息,继而通过用多部手机、外挂批量随机添加用户。而当他们有了你的手机号信息之后,只需要将你的号码存到他自己的手机通讯录当中,再从他的微信上来添加你,你的验证来源提示自然就显示“来自通讯录好友”了,但其实这个通讯录是对方的。
【提醒】仔细核对手机通讯录,不要随意添加好友。
延迟到账或藏猫腻
【骗局】近期部分微信用户表示,在微信上明明点击了收款,可是一直没有转到自己银行的账户上,等自己再去联系转账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被删除了。
【真相】事实上,这是骗子在微信上设置了延迟到账,最长能延迟24小时到账,本是为了防止用户转错账的,这原本是方便用户的设置,却被骗子钻了漏洞。
【提醒】现在依旧有很多用户不知道延迟到账的功能,点击收款就以为到账了。涉及金钱的事情,一定要仔细看。
小程序推广企业主要当心
【骗局】市民毕先生近日遇到了“微信小程序”骗局,他接到一通自称移动营销服务中心的电话,向他推荐小程序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又介绍最近有一场小程序全国巡回分享会,邀请他来参加。由于毕先生的公司刚刚起步,他想靠小程序来推广公司产品,于是就在分享会上花两万块购买了一款小程序的永久使用权。但事后毕先生发现合同漏洞百出,该公司也没有任何回应。
【真相】小程序是需要开发者自己开发的,费用由开发者承担,申请认证需缴纳第三方300元的认证审核服务费,就可以使用小程序了。
【提醒】小程序是不存在出售永久使用权这种说法的,目前腾讯方面没有对商家的小程序做任何推广。
微信支付页面可作假
【骗局】近日一男子用微信支付购买了一些食品,结账时扫描了二维码,在手机上操作了几分钟,给商家展示了支付成功的页面,头像和昵称都是对的,可是商家迟迟没有收到转账。
【真相】警方调查发现,作案男子先在手机安装了一款软件,可以编辑制作微信支付成功的画面,付款时,打开软件输入商家昵称和金额,软件会生成一个假的支付页面,一般商家不会仔细查看。
【提醒】商家在收款时要及时核对到账信息。
内容源自“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
漫画源自网络
新闻推荐
中国一句老话,用了许多年,端出来依然响当当: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这是用来强调尊严的。人有尊严地活着,胜似良田千顷,家财万贯;人有尊严地活着,无关职位高下,颜值深浅。但,人要守住自己的尊严,是一件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