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可玫
“这个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齐刷刷地拿出手机,对着PPT猛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彭丁凡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种在公共课时常发生的情景。手机拍照带来的便利,让大学生们的上课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8月15日的《中国青年报》)
拍照取代笔记,方便是方便了,但是学生不笔记了,做作业也是通过电脑操作,大学生进入“无手写”时代,这样必然会导致提笔忘字,书写正确率下降。以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为例,场外有100个成年人与场内学生同步书写,结果显示“袒露”的书写正确率为13%,“揣摩”为19%,“诘难”为19%,“戮力同心”仅为1%……
究其根源,关键是一些学校、老师和学生对保护汉字、保护母语不够重视,甚至在他们心中可有可无。殊不知,小小汉字浓缩着一个个历史典故;横平竖直体现着民族的风骨,撇捺之间展示着悠悠华夏的文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理应热爱、学好自己母语,传承祖国的文化瑰宝。所以,对待汉字,理应像对待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样,倍加珍惜、尊重与传承。何况,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汉字的魅力与传播随着“孔子学院”已经在世界各地雨后春笋般发展,汉语、孔子、中国,三者连成一体,把汉语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各个角落。在此背景下,小学生不重视,中学生不重视,大学生们还不重视汉字,传承母语,一旦步入“无手写”时代,必然会形成一种“汉字危机”,导致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缺“钙”。
其实,大学生提笔忘字,不仅是公民的素质问题,而且涉及到一个“国家形象”问题,马虎不得。虽说其中有重视不够,没有让书法教育课堂,但反观时下有关主管部门,反观社会宣传环境,反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保护,是否存在着只注重“经济”而轻视了“文化”这个“软实力”呢?缺乏了这种认识,莫说中华五千年文明敌不过好莱坞,就是五万年文明,可能还会敌不过好莱坞。毕竟,中华民族文化一旦连“钙”都没有了,今后怎么挺得起来?
新闻推荐
□朱相如山下汹涌碧翠油绿山上旋升鎏金红艳谁在借一树摇曳叶片聆听八月的生命狂欢泥水里呱唧呱唧踏响的是匆匆赶路的季节躬身远山近坡的阳光雨水正烹制一季金色大餐心绪在树干里涌动云水小溪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