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再次发生自驾游客在猛兽区擅自开窗事件。因为车窗有防夹手功能,黑熊扒下车窗时,坐在驾驶位的男性游客,几乎整个身体都暴露在黑熊的视野内,他的左臂被黑熊死死咬住,顿时鲜血直流。(8月21日《北京晚报》)
同样是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去年7月23日发生的“老虎咬人”致死致伤事件让人至今心有余悸;今年2月26日小轿车遭黑熊围堵幸亏处置及时未产生更严重后果,但也引发了网络舆论的热烈围观;一个月前游客喂马来熊被扒车窗令人无不替之捏紧一把汗,纷纷疾呼游人自觉遵守游园规则规避风险;哪想到如今还是发生了开窗喂食遭黑熊袭击事件,接二连三的事故暴露出的游人任性,已然令网友没法总是给予同情和声援,相反只能诘问咋就不能长点记性呢?
遭遇黑熊袭击的陈先生指责园方事后反应冷淡,园方在强调游客自身责任的同时表示相关操作“符合预案程序”,网友则一边倒地批评涉事游客“自作自受”,可笔者觉得有必要追问,作为野生动物园可不可以不卖动物食物?这乍听起来貌似有点强词夺理,毕竟“入园前、买饼干时,甚至连饼干的包装袋上都有安全提示,园内的显著位置都有猛兽区禁止开窗投喂的警示标牌。按照我们的规定,这些食物只有在非猛兽区才能投喂。”不过虽有提示却未必能开脱责任。
频频发生的游客喂食动物导致的恶性事故,让园方一再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管理、服务、应急诸方面责任屡遭公众质疑,停止出售动物食物从源头上减少喂食行为、规避风险隐患,是否应该成为动物园的选项之一?而且,园内售卖动物食物又怎能避免默许甚至变相鼓励游客投喂的嫌疑?
一边禁止猛兽区投喂动物,一边向游客兜售动物食物,看似有“猛兽区”与“小动物”的区别,实则上隐约暴露出危机。既赚售卖动物食物的钱,又可节约动物饲养成本,更可满足游客猎奇心理进而招揽生意,园方过度考虑自身经营成本和收益“一举多得”,有意无意中导致游客规则和安全意识淡化,无疑也是催生安全隐患和险情频发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可见,遏制“开窗喂食”不应止于游客自身素养和应急机制层面的检讨。 (范子军)
新闻推荐
◇廖卫芳近日,笔者一位在某社区工作的朋友相告,前些天,其所在社区来了一名中年妇女,她拿着一张空白的暑期实践活动表要求社区盖章,但由于其女儿并没有参加该社区的暑期实践活动,结果遭到社区工作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