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文 安琪/图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25日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深入贯彻《网络安全法》精神,提高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促进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中国网信网)
近年来,中国网络治理立法进程大大加快,而今,开始进入查缺补漏、不断精细的新阶段。当下,我国网络跟帖评论现状如何?《规定》有哪些亮点?有何不足?
网络跟帖评论乱象丛生
跟帖评论,看似小事,却有着大文章。无论是新闻后面的跟帖,还是微博、朋友圈等评论以及视频时代的弹幕……是网民参与网络空间讨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最活跃的互动手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网络水军、垃圾信息机器人以及缺乏自律的网民随意制造各种不良信息,诸如“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都曾在互联网上掀起阵阵妖风。一些网站为了追求点击率也放任自流,导致跟帖评论乱象丛生。虽然近年来管理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但仍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时代给公众创造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和渠道,但公民的言论自由也不能背离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而变得没有底线。
网络有记忆。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有了一个发声的平台,但在跟帖评论时必须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只有这样,互联网才能成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平台。网络空间不是绝对的“自由王国”,也不是相对的“法外之地”。跟帖评论法治化关乎网上舆论生态建设,关乎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关乎网络强国战略的实现。整治、规范跟帖评论,已经拖不得、慢不得、缓不得。
新规打造网络空间新秩序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预示着与网民日常行为最频繁但是一直缺乏响应制度的领域之一——跟帖评论,也进入有章可依的规制阶段。
新规对跟帖评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首次进行了定义。《规定》明确,网站要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无疑有助于推动网络实名制进一步落实。
《规定》同时要求,网站要加强对其用户发布信息建立先审后发制度,当好跟帖评论的“把关人”,维护跟帖评论良好生态。如此,也就倒逼着网站承担起主体责任,兑现对公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规定》总体思路基本延续了中国网络治理一贯的指导原则:进一步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强化网络服务商的主体责任,而对于网民的规则依然着重在加强自律,符合互联网的特性和发展趋势。
《规定》的实施,不仅可以规范跟帖评论,也将严厉打击互联网产业灰色地带,推动依法治网不断向前,建设健康、有序、绿色的法治化网络空间。
保留弹性空间且行且完善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和复杂性,任何填补空白的法律法规都要有基本的谦抑态度,保持足够的弹性空间,给快速演进和创新的互联网保持新的可能性。因为,给当下的网络空间制定规则,都是创新性的事情,需要不断平衡好政府、社会、企业和网民之间复杂的利益和权益关系。
譬如,需要进一步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以跟帖评论行为的信用评级为例,由于目前针对用户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更重要的领域,都还缺乏完善有效的信用评级的方法和基础平台,那么在跟帖评论方面的信用评级,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特性删繁就简,能够有效实施,但是不能牺牲网民的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缺憾总是难免的,任何秩序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代价,任何制度都需要渐进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一方面需要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避免过度解读和担忧。在多方互动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应该成为网络治理最重要的工作原则。总之,制度要有,让新制度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光明网:《规定》是我国互联网论坛社区发展和管理实践多年经验的总结,回应了新时代对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的法治化要求,有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公共利益。
网友鸿天飞猪:有些“键盘侠”造谣抹黑,给网络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希望实名认证能约束网民更加理性地为自身言行负责。
@山里春妞:有信号的地方就有网络,有新闻的地方就有跟帖。作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本就应当好跟帖评论的“把关人”。
新闻推荐
江德斌从去年开始,全国一些省市的旅游主管部门相继推出“30天无理由退货”的措施,其中也包括以往的“进店购物重灾区”———云南。出游途中买了假货或质次价高的商品可以无理由退货,这确实是从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