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瑶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育儿嫂、月嫂再次成为“香饽饽”,如今想找个称心如意的月嫂,至少要提前三个月预约。随着需求的增多,月嫂薪水不断高涨,重金却聘请了“山寨”月嫂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预订需提前三个月
市民黄女士将于今年10月生二宝,近日她开始物色月嫂,心想着提前三个月总能预订到,结果一打听却吓了一跳:一般家政服务人员,平均起薪都在3000元以上;月嫂的价格,每月六七千元也成了普通的价格,找个经验丰富的“金牌”月嫂,不仅价格高,还要排队等。
记者在站北路、东门路等城区路上发现,家政中介的招牌随处可见,“专业月嫂”、“金牌月嫂”、“钻石月嫂”……每家中介广告牌上的名头都十分响亮,让人难以选择。记者来到站北路上一家家政服务店内,墙上标记了不同质量和不同价位的介绍,“我们这边最低每月两三千到上万的都有,不同质量满足不同的需求。”一家家政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七千元以上的就是属于“金牌月嫂”,这类较为高端的月嫂都需要提前预定,目前市场上很火爆,他们家的月嫂,价格从3000到1万多不等。
在一家家政公司,记者了解到,在这里月嫂分为银牌、金牌、特金牌以及育婴师,最低的银牌月嫂为5000元,每提高一个级别,月薪增加约1000元至1500元不等,最高级别的月嫂,月薪为12800元,全天24小时陪床,从吃到用不用家人操心。
负责人介绍,他们家的月嫂经验都非常丰富,而且都有育婴证,但当记者提出希望看一看相关证件时,负责人和推荐的月嫂却再三推脱,“证书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工作的责任心”。
月嫂分了“等级”
证书真假难辨
月嫂行业准入门槛不明确、培训标准和职业资质认证不统一、培训机构课程走过场、学员专业素养低且技能无保障等现象是目前存在最多的问题。针对一些“山寨”月嫂证现象,一业内人士表示,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导致目前月嫂市场需求很大,有些机构为节约成本,拓展盈利空间,就自己搞培训,发证书。至于培训效果是否达标,培训公司很少考虑。记者从民政局了解到,其实在2016年《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这两项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的国标正式实施,对不同级别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护理技能及服务人员要求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这对解决月嫂证乱象问题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近年来,准妈妈们由原来一味追求高星级、高价位月嫂,转变为青睐“性价比高”的中级价位月嫂,消费比以往更加理性。市民李倩的二孩在八月上旬刚刚出生,对于如何找到一位满意的月嫂,李倩笑称,她和家人提前三四个月就早早加入了“月嫂争夺战”。“在拨打多个朋友的电话后,最终定了下来,朋友亲戚说她好,照顾专业,我就定了她。”李倩说,“现在有的月嫂仗着有几张资格证就漫天要价,但实际服务能力跟一般月嫂差不多,所以选择月嫂不能光看证,一定要多方打听,选择放心的月嫂才最重要。”
新闻推荐
8月22日上午,在市区几家大型家电商场,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挑选电子产品,其中就有不少今年考上大学的学子。一位父亲笑着介绍,现在录取通知书已经拿到了,虽然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为了奖励他,就跟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