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开学季,大一新生们要面临全新的校园生活,当然这也离不开金融服务。比如办银行卡、使用移动支付、接触信用卡产品、消费贷等。在这些跟“钱”相关的活动背后,如何理性选择、适度消费成为很多学生需要掌握的开学“第一课”。
进入开学季,全国各地的大学都陆续迎来了自己的大一新生。而对于全国成百上千万的大学新生来说,大学生活是完全不同于小学、中学生活的一种全新体验,其中独立自主,成为对大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而在这个“独立自主”的概念里,就包括了对金融服务、经济生活、日常消费的科学与合理安排。所以,趁着大学开学“第一课”,我们很有必要和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谈谈钱”。
第一个和钱有关的话题就是消费。在小学和中学时代,买什么东西,什么时候买,基本上由家长来说了算,而进入大学,家长除了按月或按年把学费、生活费打入大学生的账户,再也无法控制和约束大学生们的消费。这种经济上的相对自由,也意味着相对的盲目和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来说,突然之间自己花钱没人管了,难免会大手大脚,非理性消费,甚至和同学之间进行攀比性消费。这不但会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养成大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当然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个和钱有关的话题,就是信贷。承接上一个话题,当父母所给的生活费无法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很多大学生也不好意思再问父母要钱,这时候怎么办?如果时间往前推个十年、二十年,多数人会选择向同学、老乡借钱。但是,随着校园贷的流行,大学生可以不用欠人情,也不用抵押什么财产,只要凭借一张手举身份证的照片,就能借到几千几万元的钱。但是关于校园贷的负面新闻,尤其是由此衍生出的“裸条贷”的新闻,我们早就耳熟能详了,很多大学生落入贷款陷阱,无法自拔,甚至连人生的命运走向都被迫发生改变。所以,坚持理性消费,不要轻易贷款,应该是给所有人的忠告。
第三个话题,是重视自己的信用价值。现在从国家到社会,越来越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个人信用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正在从一种“无形信用”变为“有形资产”,大学生理应从大学时代开始就重视个人信用建设,避免因为信用卡透支、逾期不还款等等损害个人信用。
最后一个话题,是投资理财意识。一定的理财体验有助于大学生对风险的认识、对经济发展的了解,同时对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也有帮助。然而,无论哪种理财方式都不能过度,适度、理性的理财才适合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对于股票、基金这类高风险的投资品,大学生最好以体验为目的,而不能以追逐财富的多少为目的。
□苑广阔
将“后厨”晒在阳光下
北京海底捞店面出现老鼠、餐具疏通下水道事件发酵不久,全季酒店又被曝出保洁员用洗脸毛巾擦马桶。对此不能“一抨了之”甚至过后就忘,而应认真探索长久之计,彻底将“后厨”晒在阳光下。
本应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的服务业屡屡出现问题,根子在于“不透明”。“闲人止步”的厨房、少人问津的酒店清理服务,封闭的服务链看似行业规则,实则是缺乏监督必然容易滋生潜规则、泥沙俱下。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不及时构建多方共治的市场格局,不但影响行业发展,更降低百姓生活品质。
打造“透明化”厨房,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每家餐饮企业都可以生成自己的App,从摄像头、显示屏到手机端和PC端管理、接入展示平台,有限的成本就能完成“阳光餐饮”直播视频采集。上海已有超过2000家餐厅试点“明厨亮灶”,北京也将发布官方“餐饮点评App”,实时直播本市餐厅后厨并接受社会评价。百度外卖“后厨直播”也已正式上线,用户可以看到参与活动的餐厅后厨情况。
让“后厨”曝晒在阳光下,需要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障组织更有作为。商家最不想公开的就是最需要公开的,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不应成为法外之地,这就需要制度来约束。从监管层面讲,必须明确规定好服务主体单位的权与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构建完善的市场评价体系,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要擅长接招更擅长出招,跳出“先曝光再治理”怪圈。
将“后厨”晒在阳光下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面对数倍于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对象,单纯依靠监督执法确有难度。多一双眼、多一双手纳入社会管理体系,这张监督之网就会更紧更密。相关部门可以提供更便捷的社会监督反映渠道、开设有奖监督栏目,让社会监督深入人心,更有实效。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让后厨、酒店清理间及其他更多死角见得了阳光,关键在于源头治理。市场进入“品质时代”,爱惜羽毛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心存侥幸必然丢失市场份额。短板非补不可,商家必须“心存敬畏”,诚心改善服务、接受社会监督,以品质换得长久立足。
□王立彬
新闻推荐
婆媳之间有人说爱情是冰块,婚姻是水杯,只有将冰块放进水杯里才能保持长久,但是再也不是最初的样子了。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婚姻中享受平淡的美好,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人与你共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