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确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的是要通过饱经风霜的资料、经风见雨的实物和丰富的宣传手段让更多观众接受教育、不忘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集力,让我们永立世界之林。鉴于此,多年前中宣部等部门就曾发出《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然而,有些地方却玩起了变通术,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间接或隐形收费。比如,一些挂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的纪念馆等被纳入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或景区的多个景点之内,导致参观者无法单独参观、免费进入,只能购买景区门票。
近年来,我们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注重思想宣传工作,对国民尤其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全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倘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被或明或暗地收费,即便区区几十元的门票,也会让不少想去参观的人望而却步,更会心生疑窦:难道国民主动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还要付费?这样有没有借历史和人文等公共资源谋利嫌疑?试想,当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花钱买票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种庄严肃穆和神圣敬畏感可能会顿时化为乌有,心中想到的也许是“到此一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失去了原本的内涵。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地区,需要下功夫的不是如何想方设法通过挂牌赚取门票收入,而是要千方百计发掘基地的内涵,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擦亮红色教育名片,把人吸引过来、留下来,带动周边游;设计制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供参观者选购;提升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服务水平,让参观者流连忘返。如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可让参观者“富脑袋”,又能让当地百姓“富口袋”,一举两得、持续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取门票,是一种短视行为,在国民和基地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篱笆”,有关地区当尽早厘清认识、全面拆除。挂了基地的牌子,就得免收门票,就像“当官发财应两道”一样。有关部门和群众当举起查处和举报利剑,斩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隐形收费黑手,还基地一片清朗的红色天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楷诚通讯员韦功兵)9月2日14时,324国道兴业黑石岭路段,一大一小两辆货车发生碰撞,导致小货车驾驶员被困,当消防官兵将其救出时,该司机已无生命迹象。发生碰撞的大型货车呈逆行状停在事故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