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财迷小姐”身边发生了这么一件事:由于身边不少朋友都是银行圈子里的人,结果一个条件优秀的高中同学在参加某银行招聘时,竟然意外败给了一个在各方面条件都明显劣于他的应聘者。事后得知,该名应聘者是自带5000万元定期存款进入银行的,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敲门砖。
其实,如今银行“揽储招聘”早已是见怪不怪的现象。在越来越大的揽储压力面前,传统银行使出浑身解数,揽储招聘已经成为银行业内的“潜规则”。据相关媒体报道,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透露,招人时“嫌贫爱富”是通病,按照人脉或社会资源等背景招人也并不避讳,有些银行的揽储门槛高达2亿元。
众所周知,传统银行经营利润过于依赖息差,对储蓄存贷款业务要求很高,特别是存款业务,乃是传统银行的生命线。而在招聘员工时,也会将揽储与招聘挂钩,借此开辟新的揽储渠道。从长远来看,这一做法根本不可取。“揽储招聘”搅乱了银行用工制度,长期将揽储任务压在员工头上,导致揽储业绩成为主要标准,造成一线人才考核标准单一化。揽储能力强就可以忽视其他方面,而有其他特长却不擅揽储的人才则被边缘化,出现逆淘汰现象。同时,招聘条件围绕揽储能力打转,也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部分银行因过度强调拼存款,深陷“揽储大战”,甚至“因储设岗”,任意改变规则导致业务畸形化,潜伏着很大的资金风险,亦诱发诸多乱象。
“财迷小姐”认为,从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看,简单的存贷款息差业务将被削弱,息差利润占比将越来越小,愈发考验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而且,互联网银行等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正在快速侵蚀传统银行的地盘,它们主要凭借创新业务、超低风险率、高效率、低运营成本等竞争力,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传统银行如果还是停留在“揽储招聘”的阶段,恐怕就如同恐龙一般,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会被未来的金融业态淘汰掉。
文/李楠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周村公安分局青年路派出所多次被市局、省厅评为全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省公安系统先进集体,在多次集中会战行动中成绩抢眼,多名民警获得省、市级表彰奖励,连续三年在分局绩效考核中名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