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建议将“急救课程”列为广东省中小学的必修课!”1月27日,广东省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登台发言和即席发言,身穿白大褂的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副主任丁邦晗列举数据、案例说明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具体措施建议。在发言的最后,他更是把这句话重复强调了三遍,引起全场热烈掌声。(1月28日《广州日报》)
广东省政协委员建议将“急救课程”列为广东省中小学的必修课,无疑是值得高度重视和加强落实的。要认识到,公共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对于猝死、溺水、噎住、车祸,以及其他各类灾害等意外事故,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前,社会急救和公众自救、互救等及时有效的救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正如广东省政协委员丁邦晗介绍,每年中国有54万人因心脏骤停丧命,能救活的比例不到3%。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1分钟内得到有效心肺复苏,90%的患者可以救活;4分钟内得到有效心肺复苏,50%的患者可以救活;6分钟内得到有效心肺复苏,只有10﹪的患者可以救活;10分钟才开始心肺复苏,心脏骤停的患者几乎不能救治。时间就是生命,然而“懂急救”“会急救”的医生大多不在发病现场,没有经过培训的第一目击者多“袖手旁观”。
的确,时间就是生命,这对那些需要急救的人来说,早1分钟或迟1分钟,很有可能就是生和死的分水岭。所以,普及急救知识,从孩子抓起值得肯定。要知道,经常向小学生传授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应急救护技能,普及急救知识,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紧急避险意识和急救能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急救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的基本现状是,大多数学校对急救知识与技能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专业培训教师,未开设专门的救护课程,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培训较少,急救知识缺乏,救护水平普遍较低。就此来说,重视急救知识普及,让更多的民众掌握相应急救技能,我们需要重视“从娃娃抓起”。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救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充实了应急救护的力量。
新闻推荐
记者27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仿冒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实施“钓鱼式”电信网络诈骗,引起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据悉,目前相关部门接到报案后已正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