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这一直是湖北省会武汉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但来自武汉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留在武汉的大学生为10.4万人,到2016年的15万人,过去4年武汉的毕业生“出走”人数虽有下降,但仍是人才输出地。
2017年2月,刚刚履新的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
为让更多人才能“留下来”,当年4月8日,武汉市成立招才局,并聘请多位从武汉走出去的优秀校友为“招才顾问”和“招才大使”。
武汉校友们从五湖四海而来,武汉官方数据显示,从2017年5月29日举办首场校友“资智回汉”活动开始,至当年11月26日,校友们在武汉留下了294个项目、13014亿元的签约额。
2017年4月8日,武汉市成立招才局。
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
2017年1月22日,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洪山、江夏代表团联组审议现场,“大学之城”建设成为最热话题,因为武汉高校基本在这两个区。
代表林文书提出“建设环高校创新经济带”的建议;代表程春生呼吁武汉出台更有力政策把更多大学生留下来创新创业。
“留住大学生,我们不能“顺其自然”,一定要“刻意人为”。”据《长江日报》报道,陈一新在会上说,“大学生是创新创造能力最强的一批人。”
会场代表透露,陈一新当场点将,给拥有高校最多的洪山、江夏出题目,希望两区打开思路、大胆探索做好“人”这篇大文章。
16天后,2月10日下午,武汉市领导与龙头企业家召开座谈会,陈一新与部分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时,向与会企业家介绍新构想:武汉将集中优势兵力,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
他要求各区抓紧研究举措,创新出台一系列大学生留汉措施,并开展竞赛。
随后,武汉市密集出台了吸引大学生留下的政策。2017年3月,武汉推出专项政策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宣布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4月,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本科以上可先落户后就业。设立人才安居房建设基金,通过各种方式筹集人才安居住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方式,每年提供1万个以上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
武汉一系列组合拳,在全国挑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成立招才局
除了留下百万大学生,武汉还出台了“回”的措施。
“回”,针对从武汉走出去的校友,“一留一回,两个百万”,武汉人才争夺战慢慢画下了这么一幅蓝图。
甫至武汉,陈一新在2017年1月份的武汉市党代会上,就倡议成立招才局。
2月28日,陈一新在武汉招商引资大会上透露,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地区累计为国家培养了三百多万高素质人才,要充分发挥武汉校友资源的特殊作用,将校友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口和生力军,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4月8日上午,武汉市招才局成立授牌仪式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上,陈一新为首批6位“招才顾问”和10位“招才大使”颁发了聘书。
6位“招才顾问”分别是雷军、陈东升、程一兵、阎志、汪潮涌、陈宗年。
招才局局长现由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在招才局之上,还设立了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陈一新挂帅,武汉市长万勇任第一副组长。有人说,招才引智就是武汉的一把手工程。
雷军到武汉时,最大的感慨是下了飞机,迎接他的是市委组织部长。
4月19日,陈东升在纽约校友会作了首场“资智回汉”全球巡讲。
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武汉,也开始感受到“校友”二字的分量。
“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华中科技大学打响“第一枪”。
2017年5月29日,数百位华科大校友企业家,与武汉市签订989.7亿元大单。
紧随华科大而来的武汉大学,当年8月举办了一场后,11月又杀了个“回马枪”,“资智回汉”专场,武大“商帮”投资项目共签约3253亿元。
紧接着第三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546亿元;第四批,武汉理工大学,2607亿元……
【专题】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领航新征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时伟通讯员吴冉)1月23日,莱钢医院组队参加泰山医学院2018年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与省内外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0支代表队进行紧张激烈的角逐,该院选派的3名泰医临床实习生不负众望,获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