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钟灏)春节,正是千家万户喜团圆之际。不过,不少年轻的市民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解到,催生、催婚甚至催生二胎等父母长辈善意的催促成了年轻市民头疼的问题。
“每次回家,我父母就将‘剩女\’这个词挂在嘴上,这次过年还联合亲戚一起‘催婚轰炸\’。”2月22日,市民陈瑜无奈地告诉记者。27岁的她如今正在北京读研,“他们都觉得我年纪不小了,当务之急是找对象。”因此,在这个春节,陈瑜的父母亲戚给她安排了2场相亲,都以陈瑜的反对而告终。正月初五,陈瑜便以学业紧张为由返回北京,她说:“其实就是为了躲避他们的催促和唠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陈瑜类似遭遇的年轻市民不在少数,市民方礼同样倍感无奈。“结婚不是为了应付差事,不能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而随便找个人结婚吧。”方礼告诉记者,春节前便一直接到父母的轰炸电话,催促他回家相亲,“我的事业正在上升期,我希望父母能给我一个空间,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
除了“催婚”,结婚的年轻市民也同样被“催”。“才办完婚礼,紧接着来‘催生\’了。”市民王晶晶如今烦恼不已,她告诉记者,她是在2017年10月份办的婚礼,已经被父母的“催生指令”弄得心烦意乱,“之前一直催婚,当时压力就很大,本来我们想再过一两年结婚的,被逼着提早办婚礼。现在我结婚了,哪晓得他们现在一直催促我们要孩子。”王晶晶觉得,生孩子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样一直催促并不会让她产生要孩子的动力。
不过,子女对于父母过度操心的责备,不少父母觉得心里委屈有话说。“催生、催婚也是希望可以趁着我们年纪不大,帮子女带带孩子,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市民陈洁说。然而,这种过度关心却让子女压力莫大,“我们不再是小孩子了,并不需要什么事都由父母包办,相较于父母要给我们带孩子减轻负担的想法,我更愿意他们能够好好规划下自己的退休生活,而不是一辈子围绕着我们子女转悠,这会让我们很心疼。”方礼觉得,他更希望父母能够在晚年快乐地为自己活一回。另外,市民王乐乐表示,父母对子女过分操心也是一道无形的枷锁,会让亲子关系蒙上一层阴影,正在遭到催生压力的她告诉记者,无论如何都希望父母能够让子女自己规划以后的生活,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旁指点,而不是事事要管、事事操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守军)“春节”期间,市公路局立足“新时代、新春运、新风貌”工作主题,针对全市国省道干线出行人流、车流增多的实际,强化措施,努力为社会和群众出行提供畅通环境。强化公路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