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进了学校,彭兰阿姨看起来比杨婷还要紧张,她付出了无数心血的这场战争马上就要有一个结果了,期待和现实是否能画上一个等号?路过老师办公室,她拐了进去。
操场上,有人在踢球,袁毅说一会儿去找我,与杨婷道了别。
“你俩没什么吧?”一起往教室走的时候,杨婷问。
“什么?”但我知道她问的是什么。
“没事儿,估完分再说。”她先进了教室,我站了一站,看到她细长的脖颈,昂扬出了天鹅的态势。
我舒了一口气。
教室里正沸腾一片。检验已过,马上就到宣判时间,谁不紧张呢?大家笑得那么大声,心里的鼓也在咚咚作响吧。
答案发到手里,和晓春朱绾绾,一起头对着头研究的时候,是此起彼伏的惨叫声。
“有没有搞错,3道选择题本来对了,可后来生生改错了啊。”
“我就不该偷看旁边那小胖子的答案!”
“这道数学题最后答案是对的,但解答过程不一样,能给分吗?算不算分?”
“你怎么解答的?”“我……瞎编的。”我的分数算下来,别说A大了,就算A大的分校也没戏。张老师的建议是江城的S大。
晓春的美术专业成绩很好,文化课成绩也过了艺术类的本科线。追着张老师问有没有机会跟我报一所学校,张老师说,可以试试。朱绾绾被推荐了一所本省的大学。
成绩基本上和平时的模拟差不多,所以,也并不怎么失落。当然,也没有狂喜。只是心中的石头落下了。
我们仨一起走出教室,等在楼下的袁毅喊了我一声,朝我挥了挥手。
朱绾绾看着他,眼睛都直了,小声问我:“这是你哥还是你堂哥还是你表哥,不要告诉我是你男朋友啊,否则我分分钟找一块豆腐撞死你。不管怎么样,如果真的是你哥,介绍给我可好啊女侠?”
“介绍你个大头鬼。”晓春很鄙视地瞥她一眼,“你那个内蒙古的哥哥呢?不跟人家耍了?”
“他们昨天估的分,复读了一年估计还是考不上,我现在觉得他脑瓜不好,影响下一代,所以准备分分钟甩了他,另觅新欢了。”朱绾绾大大咧咧地说。
晓春推了一下她的头,她躲开,两人闹着下了楼。我跟在了后面,烦恼该怎么介绍袁毅。
“可以啊你袁毅,这么快就以家长自居,还追到学校来了。”晓春调戏他。
“受人之托。”他微笑回她。
朱绾绾眨巴着眼攻了过来:“这位帅哥,我叫朱绾绾,和许佳慧是同桌。请问你有没有女朋友?你的电话多少呀?”
晓春生拉猛拽地带走了她。
“怎么样?”袁毅问我。“还行。”“我们学校有戏吗?”“没戏。”“你……我真是高估了你的智商。”大概是真的失望吧,又走了十几步,他才说话:“那挑一个合适的在北京的大学吧。”
“为什么?老师建议我报江城的S大。”
他叹了一口气,往前走,又回头:“长得不傻啊……”“你说谁傻?”我气急败坏地跟了上去。回到家,给爸妈分别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估分的结果,他们都还比较满意,但对没办法上袁毅所在的A大,也表示了早知如此的遗憾。然后他们就给我放假了,说我可以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我妈还很小声地告诫我:可以跟袁毅玩儿,但要保持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该有的距离。热情但也不要太热情。要有恰到好处的矜持…….
“妈,您能别说了吗?”我匆匆挂断了电话,脸红心跳偷看了一眼袁毅。我妈这是在干嘛啊,这么着急把我出手吗?
虽然袁毅不是第一次来我家,但两个人在一个房子里待着,总觉得别别扭扭的,我就是没办法在他面前落落大方。
只好对他郑重地表示了感谢,希望他能领会到我的意思,主动告辞。
但显然,他可没有要走的意思。
“我渴了。”他干咳一声说。
我正是手脚都没地方放,听他这样说,连忙跳起来给他倒了一杯水。
他咕咚咕咚喝完,手一伸:“再来。”
竟然就这样连喝了三杯。
喝那么多,不怕上厕所吗?想到他一会儿可能还要在我家上厕所,我有点崩溃,感觉也更紧张了。
“许佳慧,你真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让你报北京的学校吗?”
我知道,但是不想回答。
“好吧,”他无奈地摇摇头,“你坐下,我们聊聊。”
“不聊。”我任性地说。
“在网上你不是和我聊得挺好吗?”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害羞?”他笑起来。
我脸又开始热,心跳也加速。
还好,电话响了,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我扑过去接了起来。是杨婷:“你一直在家吧?”“嗯,在。”我看了一眼袁毅。“我去找你。”“好的,你来。”挂了电话,我跟袁毅说杨婷一会儿来,问他要不要一起等?
他想了一想说,还是先走吧。
看着他下楼,我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靠在沙发上的时候,莫名的激越和不安掺杂在一起,缠绕着我的思绪。
过了一会儿,杨婷来了,开门见山地说:“我刚才在楼下遇见了袁毅。”
我吃了一惊。他不是走了吗?难道他在楼下等她?
“你猜他跟我说了什么?”杨婷的声音冷冷的,“他说,他喜欢你,想追你,让我帮忙出点主意。我问他不是有女朋友吗,他说没有。他只想你来做他的女朋友。”
我呆住了。
我曾以为,袁毅在我和杨婷之间,只是点亮过我们的青春。当他离去,只留下微光可以怀念,秘密会归尘,而我和杨婷之间什么都不会改变。我甚至没有想过,他会回来。
像是一个被揭穿的背叛者,在可以预见的失去面前,悲伤、羞耻、自弃呼啸而来,将我裹挟。
但更多的是,愤怒。
新闻推荐
烧饼是各地干部群众的家常美食,但如果基层治理“翻”起了“烧饼”,就让人实在吃不消了。半月谈记者最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多部门交叉施政的领域存在决策“翻烧饼”现象。部门之间“神仙打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