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倩
田晓果与相恋六年的男友分手了,此事在闺蜜圈里炸开了锅。她比我大三岁,名校毕业,收入可观。在筹办婚礼的节骨眼上,两人说掰就掰了。
剪成短发、素颜上班,整个人瘦了两大圈,用田晓果的话说,去年双“十一”买的减肥产品也没有失恋效果立竿见影。与她深聊,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她从朋友圈扒出“共友”痕迹,顺藤摸瓜,最后让出轨的男友现了原形。
所谓“共友”,是指A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B和C同时点赞或留言,原本以为不会发生的交集就这样成为溪流。那些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竟然是老同学关系;明明你很反感的女上司,却和你很欣赏的文学家是好友。比如,我认识的一瑜伽教练是我们小区楼长大妈的儿媳,我喜欢的那家烘焙店老板是当年同桌的前任。同学乔乔业余时间做澳洲代购,一天上班中途出去提货,被领导发现了,她苦闷不堪,万万没想到领导也在代购微信群里,她满脸蒙圈。可见,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戳破了人际社交的“渔网“,鱼”死网破,叫你尴尬无比,又陡生敬畏。
田晓果就是这样,她是那种很有涵养、有抱负的姑娘,上学时钢琴考过八级,手风琴、小提琴也都能拿得起。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很少有时间刷微信,去年底她得了流感,难得请假在家。准婆婆过来送饭,男友出差,她闲来无事,翻阅朋友圈的记录,意外发现男友与她在饭局上认识的姐妹希希是好友。这本来无需大惊小怪;再仔细看,觉察到希希的语气充满暧昧。或许是开玩笑或逗个乐,田晓果依然没有往坏处想,对男友充满自信。但是,当翻阅到某一天,两个人竟然出现在同一家民宿的时候,第六感告诉她,他们之间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了证明自己“在场”,田晓果在希希点赞的地方,也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没过几天,她发现自己被希希屏蔽了。她立马组个饭局,把几个好友约出来,其中就有希希,希希老半天才回复,身体有恙。男友倒是去了,吃得堵心。回家后田晓果追问,他一口否认,直说“共友”是很正常的事,是她神经质想多了。就在田晓果没了主意时,那天下雪,男友开车送她上班,晚上临下班的时候,他打来电话说加班没法去接她,田晓果在他公司门口蹲守,看到他开车去了附近的西餐厅,在那儿等候他的正是希希。“我没有与他们当面对峙,没那个必要,拍个照离开,发到他的微信上,然后第二天我就拎着行李箱搬出来了。”事后,田晓果重新申请了个微信号,起名“空灵”,她说这是她去寺庙抽的一张签,拒加群、拒与陌生人成好友,朋友圈只限于家人和同事,拥有清净的社交圈子。
“感谢这场流感,让我有时间停下来打理朋友圈。世界很大,朋友圈很小,有些时候,不易觉察的共友,就会成为情感的漏洞,让你始料不及。那些朋友圈很少发信息的人,也很难说没有秘密。”新的微信上,田晓果发了这样第一条信息。
新闻推荐
以学生、消防员、警察、军人、公务员等特殊人群培训为先导,开展心肺复苏术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的“三进工程”;健身房、影院、商场、KTV等所有面向大众的机构营业前须有一定比例的员工通过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