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不断翻新花样,个人难辨真假,特别是以网络为载体,传销与金融欺诈交织的复合型违法犯罪活动有泛滥趋势,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国家、地方和企业等各个层面该怎么加强防范?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建议,要共同筑起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有效防范打击电信网络犯罪。
“互联网+”带来便捷应用和服务的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大数据技术强大的信息挖掘能力,也大大增加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穆可发说。总体来看,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目前已成为发案数量最多的一种类型,其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准作案,凸显当前公民个人信息失密、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严峻形势。 “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筑起个人信息防火墙,已成为当前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的重中之重。 ”穆可发说。
为此,穆可发建议,在国家层面,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统一立法步伐亟待加快,当务之急是要出台个人信息安全法。在行业管理层面上,企业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责任亟待强化落实,“大部分相关企业,无论是从责任意识还是从技术防范方面,都没有按规定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保护措施,尤其是诸如金融、通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的部分企业,都没有承担起对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责任,对于相关企业网络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目前的行业监管严重缺位。 ”穆可发说。
穆可发认为,各类涉及 “互联网+”运营企业应强化行业自律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对过失或者故意泄露个人信息管理者视情况予以严格追究。同时,应自觉排查各种系统安全漏洞及各种威胁,着重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起完整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提高自身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重点做好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金融企业三大行业的网络安全监管防范。
同时,司法机关要着力强化源头管控,完善协作机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公检法与银监、电信等多部门合力并举,才能真正做到全链条、全方位地高效打击电信网络犯罪。 ”穆可发这样说。
新闻推荐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意见。根据意见,8类因本人或其抚养人遭受不法侵害等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将获国家司法救助,救助金额一般以案件管辖地所在省区市上一年度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