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江丹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盼望着,盼望着,三八妇女节来了。
最近几天,女性同志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有的单位组织男同事对女同事表达感谢,还必须得写成诗。于是,平时你不升职我升职的恩恩怨怨便化解在这诗行的浪漫里。年轻的大学生们则在学校里挂起横幅,以彰显他们在三八妇女节之际对女生的诚挚祝福,“再高的大坝也挡不住我们对你们的深情,再宽的河流也拦不住我们对你们的追逐”,“天王盖地虎,个个似公主,宝塔镇河妖,过节送保镖”……在迎风凌乱的横幅中,平时万事靠自己的女汉子纷纷变成了内心充满期待的小公主。
当然,最大的糖衣炮弹可不是这些诗和横幅,而是商家口中的“女王”。这几天,一打开购物网站,就看到“女王节”三个字蹦跶了出来,女性同志忍不住代入,这女王说的就是自己啊,于是连买支牙膏也格外有气势,货比三家不是为了性价比,不挑挑拣拣不事事儿的不能显示女王对权力的把握和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就连下单时也忍不住轻扬下巴,好像整个世界尽在手中。既然被称为女王了,怎么能只买一支牙膏呢?购物车里不能空,看看首页推荐什么女王高配,统统下单,连支付扣款的短信提醒声都假装听不见了。
在社交网络的搜索框中输入“三八女王节”,前几条都与“买买买”有关,其中不乏商家促销。1910年代那些为了争取妇女权益而走上街头的妇女大概不会想到,百年之后的三八妇女节几乎变成一个购物节。在消费升级的社会,就连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情人节这样的节日都会被包装成购物节,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女性的,以庆祝节日的名义“买买买”,不仅喜庆,而且还贴心地让她们感觉这钱必须花。为了让女性同志们多一次大肆购买的机会,商家会鼓励宣传情人节一年过两次,一次是2月14日,西方情人节,买巧克力,买化妆品,买服装配饰,另一次则是中国传统七夕节,买巧克力,买化妆品,买服装配饰。掌握大数据的商家知道,女性同志最爱买什么。
据媒体报道,天猫数据显示,有300多万女性在一年内买了5支以上的口红,超过35万名女性则在一年内至少入手了12只包。当消费市场盯上女性的强大消费力,她们就不再只是家庭妇女和劳动妇女这样的日常存在了,而是值得被重视起来的“女王”和“女神”。
有人对女性同志被消费主义所捆绑而深感痛心,要抵制铺天盖地的促销宣传,在一片喧嚣买买买之中为三八妇女节正名,提醒醉心于女王称谓里的女性同志,职场性别平等尚未完全实现,女性同志仍需继续加油,要做女王,实际道路还很远。这个节日不是为了让大家疯狂买买买,而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女性平权而努力的过往,激励自我更加努力。
其实,三八妇女节这个节日只要存在,就意味着女性并没有真正地与男性平等,无论在职场上,还是生活中。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有一个专门为男性设置的节日,似乎除了父亲节,一年当中也没有针对男性的商业大促销。真正的平等不需要标榜,它本身就是习以为常的存在。至于在三八妇女节和其他节日买买买,好像也没什么不好,起码有折扣买起来比较便宜。
但真把自己当女王,那就不对了。
新闻推荐
“当前,民营企业有三难:融资难、招工难、创新难。”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刘明平这样直陈。围绕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