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曦
既然选择了与主播签约,直播平台就不能放松对主播的教育与监管,不能放任其对着摄像头、麦克风想做啥做啥、想说啥说啥。主播火了,平台方当然能收获更多的打赏分红;但是,如果主播以违法违规的方式走红了,对平台形象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近日,在某直播平台,江苏一网络主播兰某为吸引粉丝,竟然直播猎捕野生动物,还向观众传授猎捕技术,引发众多网友围观。警方接警后,当场将该男子抓获。据调查,今年4月以来,兰某利用直播平台先后捕获各类小鸟40多只,这些鸟均属于省重点或国家级保护动物。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直播猎捕野生动物,而被警察“找上门”的,兰某不是第一个,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翻翻最近的新闻,这样的标题屡屡映入眼帘,“长期在平台直播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南阳三名男子被抓捕”“为‘吸粉\’通辽男子直播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被抓”……此外,相关的新闻还有,“主播晒珍贵鸟类标本遭举报,牵出非法猎捕野生鸟类案件”,“丹凤男子在直播平台和朋友圈兜售红腹锦鸡被刑拘”等。话说这年头,要想当“网红”、赚“大钱”,方法有千千万,干嘛非得跟野生动物“过不去”?
现在的网络直播行业,由于从业门槛低、成名回报高,平时闲来无事、想当主播赚钱的人是“乌泱乌泱”的。为了迅速“积累”粉丝,获得更高的打赏收入,有的网络主播选择了“剑走偏锋”,不断地玩一些新花样、打“擦边球”,甚至明目张胆地触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直播猎捕野生动物就是其中之一。越是受保护等级高的动物,他们就越有兴趣和动力向粉丝传授猎捕技巧、展示“劳动”收获,粉丝看得过瘾高兴,打赏也就异常勤快;个别想要一尝珍馐的粉丝,甚至会出钱购买,线上的非法交易链就此形成。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或是特别严重的,还要加大处罚力度。除了禁止“祸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外,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不是谁想抓就能抓的,应当依法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那些热衷于直播猎捕的主播们,究竟是不知法、不懂法的“法盲”,还是无所畏惧、知法犯法的“叛逆者”?无论是哪一种,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高墙之内的另类人生。
对于主播“迅速走红”与“非法牟利”两不误的行为,直播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平台以主播较多,直播行为带有即时性,试图为自己的管理不力开脱;但是,连看客们都知道,通过“人工+技术”的双重监控手段,能够杜绝大部分的非法直播。有的大型平台平时对外声称有几百人、上千人的审核队伍,并以此为荣,可是,有的主播已经不只一次现场直播猎捕野生动物了,为何每次都能逃过审核者的“火眼金睛”?如果不是懂法律又有正义感的观众选择了报警,恐怕那些主播还继续“蹦跶”地传授猎捕经验,稍带着卖货发财呢。
既然选择了与主播签约,直播平台就不能放松对主播的教育与监管,不能放任其对着摄像头、麦克风想做啥做啥、想说啥说啥。主播火了,平台方当然能收获更多的打赏分红;但是,如果主播以违法违规的方式走红了,对平台形象的“伤害”也是巨大的。管理层要明白,平台与主播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关系,从主播入行那天起,就要对其进行一些基本法律常识的培训与考核,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不可触碰的底线。此外,在加强审核效率和力度的同时,平台应与警方随时保持沟通往来,绝不包庇主播的任何违法违规举动。
新闻推荐
○○通讯员何雪飞晚报讯近日,龙泉山社区采取进家入户的方式,向适龄青年及家长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征兵政策。社区对辖区内适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