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满广宇摄影记者董绍进
他们,在烈日下暴晒,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测量炎夏的温度;他们,在建设工地挥汗如雨,用坚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他们,在民生工程现场汗流浃背,用辛苦提升百姓的生活幸福感。他们,是一线的建筑工人。
日前,记者走进城区部门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一组组热火朝天的动人画面,为您呈现那些高温下的坚守。
室内装修工人:
早来一会,中午高温的时候就能多休息一会儿
9月底开业,位于红星西路的某公司确定了开业时间,但该公司的装修工作才刚刚开始。“时间紧张倒是其次,高温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负责装修的项目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各个施工项目都在按照既定进度推进,但相比于前几天,效率低了不少。
中午,记者走进室内施工工地,由于室内环境还处在内部施工阶段,没有空调设备,里面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虽然有墙壁的阻挡,没有阳光的直射,但依然很热,而且还不能直接使用电风扇。“现在天热了,干一会儿就浑身是汗,工作效率低了不少。”正在休息的电焊工王师傅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早上5点多就开始工作,为的是在不耽误工期的情况下可以在中午高温时多休息1个小时,而且随身带着一大杯水,每隔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喝上几口。“为了不耽误工期,工程部专门买来了工业电风扇,从室外或窗户吹风,以便增加这的空气流动,降低室内温度。”项目经理说,工作环境相对好点,会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以便按时完工。
拆迁工人:
赶早抢晚巧打“时差战”
赶早抢晚,城区各地的建筑拆除工作纷纷打起了“高温时差战”。“还有几家就全部拆除完了,现在天气逐渐变热,我们的工作时间也有所改变。”城区某棚户区拆迁工地工人李大飞喝了口水之后,便顺着梯子爬上较高的建筑物,指挥机械拆除房屋。在现场记者看到,彩钢板断开与棚架子的紧固件,一张张彩钢棚坠落到地面,拆迁工人不断向后移动。当拆下第二行彩钢棚时,换另外一名工友上去继续拆。“既要顾着脚下,又要顾着手上,还真挺费体力。”拆除工人李大飞的衣服已经湿透,指着棚顶弯着腰的工友说,“好在现在太阳还不大,要是午后的时候,汗一滴到彩钢棚上会立马干掉。”
记者了解到,像李师傅这样的工人在城区拆迁工地占有很多的比例,他们往往承包某户或一个片区的拆迁事宜,拆迁完毕后把钢筋、彩钢棚等物品再卖给物资回收公司。“虽然很辛苦,尤其是夏季,会特别热,但是利润还可以,毕竟一份付出一分收获。”李师傅说。
道路施工:
气温高于36℃时,工人会停止露天作业
在诸多的建筑工人之中,最热的工种属于道路施工建设。昨日下午3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王母阁路附近采访。“高温下工作确实不好受,但想着工程进度,就希望快点把活干完,能让这路早日通车,苦点累点也值。”施工师傅说,在封闭的王母阁路施工现场,每隔几百米就有十几名工人在高温下作业。施工现场的负责人不时将一瓶瓶矿泉水递到工人手中。
据该负责人介绍,面对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各道路建筑工地每天都为工人们准备了清凉物品,各指挥部也是24小时对工人开放纳凉。“当气温高于36摄氏度时,我们要求工人停止露天作业。但为了保证进度,我们选择了错开高温时段,在每天早晚较为凉爽的时候作业,在确保工人安全的同时不拖延工程进度。”工地负责人说。
工地配套设施:
多数工地淋浴室、空调间、防暑药一应具全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城区各工地负责人为防备工人中暑,也做了许多准备。在某工地外围的一个活动板房内,记者看到有一间屋子的门口贴着“医务室”三个字。“我们储备了大量的藿香正气水这样的药品。”该工程项目经理告诉记者,医务室一般是对工人的外伤进行简单处理,但现在天气炎热,也储备了一些解暑药品。此外,为了避免中暑,已经提前发给了工人一部分藿香正气水。“不但有药,我们每天提供24小时的绿豆汤。同时,西瓜、雪糕等物品也时常提供,还会24小时供应淋浴洗澡。”该工程项目经理说,随着天气气温的升高,所有工人都会被安排在工地旁边的一个板房建成的厨房里吃午饭,让他们在吃饭的时候可以享受一下凉爽。
“我们这些宿舍算是比较高的标准,每间宿舍都有空调,宿舍周边也有淋浴室、娱乐室、餐厅等,保障了民工的生活。”常青路某建设工地负责人说,而且进入夏季,每天的工作时间也调整为早6:30至10:30,下午3:30至7:00,既能保障施工时间,也避开了高温天气。
正在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
新闻推荐
公安部发布端午节期间交通安全预警 中短途出行者较多请小心驾驶
公安部12日对今年端午节期间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后发出交通安全预警提示,端午节假期我国将迎来出行高峰,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