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小乔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2018年空调维修消费体察报告》。体察实验中,消保委家电办专家将空调遥控器设置为乱码,明明只需重置乱码,11家维修企业中却有9家虚构了空调电脑板故障、缺少制冷剂等故障,进行“套路”维修。最夸张的一家甚至弄坏机器,导致机器无法开启。
乱象不仅存在于空调维修行业,在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等家电维修行业也是如此。有的维修公司无中生有、无病造假、虚构故障,比如谎称空调缺少制冷剂,通过虚假“加液”等手段骗取维修费用;有的小病大修,硬是把小毛病说成大问题,想叫消费者多花钱;有的预留隐患、频频返修,忽悠消费者多次买单。
为何“套路”难防?其一,小家电制作成本低,维修标准不一,配件价格不透明,售后方掌握话语权,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维修专业知识和经验有限,比价难、鉴别难,只能任其要价。即便发现被坑,由于涉及金额不高,投诉渠道不畅,维权较为困难,不得不自认倒霉,不了了之。其二,除了部分大品牌的家电企业有自己的售后服务中心外,一些家电企业只负责销售,售后服务被外包给某些维修公司或私人网点,对售后服务质量并不上心,维修人员技术不过关,售后维修服务似乎成了企业二次赚钱的工具。其三,互联网平台对经营者主体的审查力度不够,让不合格的维修公司混入其中,坑害消费者。上海市消保委梳理的投诉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投诉者都是从网上找的空调维修商户,从而产生争议、甚至受骗上当,这些平台中不乏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寄希望于消费者及时识别和发现维修套路是不实际的,重要的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让相关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售后维修服务水平。行业标准要统一,特别是在家电维修零件收费方面,要确定规范的定价标准,遏制企业漫天要价,让不良商家无缝可钻。维权渠道要畅通,降低投诉的门槛和各项成本,提高投诉的反馈率和解决力度,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监督举报。互联网平台要切实担起责任,审核入驻商家相关资质,提供消费者评价反馈的通道,实行零容忍的惩罚、退出机制,让被曝光的不合格维修企业没有市场、退出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家电企业进入市场,家电售后服务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那些只想着卖产品、不考虑卖服务,只想着一锤子买卖、不考虑长远发展的企业,注定会伤了消费者的心、砸了自己的招牌。只有相关部门、家电企业、互联网平台和消费者齐心协力,共同改善市场环境,家电行业的未来才会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11日,周村交警大队二中队民警在中和街步行街路口开展午查行动时,发现号牌为鲁MF79**的小型面包车驾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