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赖星 郑良 翟永冠 朱国亮
得知江西南昌警方日前又成功破获一个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李丽(化名)感到很振奋。她曾作为卧底潜伏在电信诈骗团伙,参与多起案件侦办,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嫌疑人。
这些文化素质不高、阅历并不复杂的诈骗分子,为什么能屡屡得手,熟练、有效地欺骗成千上万人?记者在江西、福建、天津、江苏等地走访,揭秘电信诈骗新手是如何“养成”的。
速成诈骗技巧有 “话术”剧本,“实战”演练靠“传帮带”
“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赢”“严格就是大爱”……在江西南昌一处电信诈骗窝点,墙上贴着诸多励志标语,一个个格子间里摆着电脑、堆满文件,俨然与一家创业公司没有什么不同。
经过简单笔试、面试后,李丽被一个炒股诈骗团伙录用。这个团伙的成员多是刚步入社会、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冒充股票分析师,有的冒充股民,在主管和经理的指导下学习诈骗技能。
在李丽卧底的第三天,老员工给了她一套“话术”剧本。这套剧本从开场白、剧情渐进,直至回答“客户”质疑,都有明确标注,可以让新人短时间内掌握一整套诈骗技巧。新人一边学“话术”,一边跟着老人“实战”。
据江西省公安厅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统计,2018年1月至7月4日,全省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发案数为9000余起,高发的诈骗类型主要为“刷单诈骗”“炒股诈骗”以及“冒充公检法人员”“冒充领导”等诈骗方式。
警方透露,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诈骗团伙通常都要利用“话术”剧本对新人进行培训。负责培训的有的是团伙头目,有的是专业诈骗讲师。
办案民警向记者展示了多种类型的诈骗剧本以及嫌疑人做的笔记,有的剧本足有数十页,有的只有两三千字,但是内容层次清晰,每一个细节都被详细标注。
这些深谙普通人心理的剧本出自谁人之手?警方称,撰写剧本、买卖剧本也是电信诈骗黑色利益链上的一环,有的撰写者甚至是心理学博士。
有的诈骗分子月收入过万元,区域性职业诈骗破坏社会风气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电信诈骗犯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
有的诈骗分子到海外学骗术回国行骗。天津警方破获过一起境外电信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游某某等人在2015年3月初到境外参加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他们“学成”之后,在境外组成诈骗团伙针对国内行骗,先后骗取40余名被害人数百万元。
在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高发地区,部分村民一夜暴富的经历刺激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老乡、亲朋间的“传帮带”形成了特点不同的地域性电信网络诈骗手法。
记者在江西、福建采访了解到,在严厉打击之前,部分从事电信诈骗的无业人员“暴富”,有的年轻人开起了豪车,有的盖了豪宅。 “搞诈骗带坏了当地社会风气。 ”办案民警说。
一段时间以来,江西鄱阳县冒充“黑社会”的诈骗案件多发,警方常常接到外地的协查通报。江西警方专门组织侦查发现,虽然其团伙成员分布在全国多地,但主要窝点集中在鄱阳县凰岗镇。
对于地方区域性犯罪,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项重点监控和精准打击。据了解,2015年以来,公安部已启动两轮重点地区挂牌整治工作,江西余干、河北丰宁、福建新罗等10余个地区,被公安部列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点整治地区。
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源头打击亟待加强
“从各地情况看,此类案件的数量、涉案金额出现下降,但仍呈多发态势。 ”多地警方表示。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职业化特征更加明显,不仅有团伙专门提供剧本等“智力支持”,还有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硬件支持”团队;既有团伙负责盗卖个人信息、电话卡、银行卡等,也有团伙专门负责转取赃款。
铲除电信诈骗犯罪,除了斩断犯罪链条,还要引导年轻人正当就业。记者在江西省余干县、福建省龙岩市等曾经诈骗多发的乡镇调研发现,各地政府通过综合整治,打击犯罪团伙成效明显:振兴富民产业,铲除了犯罪土壤;建设文明乡风,改善了社会风气。
2017年底,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河北省丰宁县、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西省余干县等地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效显著,决定对这些地区“摘牌”。在福建漳平,经过严厉打击整治,此类犯罪发案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记者了解到,江西余干县还对一些重点乡镇村中16至60周岁的人员进行普查,逐一采集其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逐个签订不从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承诺书,确保全覆盖、不缺户、不漏人。
新闻推荐
廖海军一直在等待一个结果。当事人供图19年前,17岁的河北唐山人廖海军,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受害者是两名女童。他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