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萍
毕业一扇门,社会一扇门。毕业,意味着学校生活的结束,社会生活的开始。以怎样的心理来面对是很多毕业生茫然所在,这不仅仅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求价值认同的过程,个体与集体的交流,与社会的碰撞等,以及自身心理、性格、行为的变化,都是开启社会大门的必由之路。
大学的时光远去,社会生活的开始,仿佛突然间就要进入另一个世界。而对于毕业生而言,一方面是与熟悉的过往告别,另一方面是与陌生的未来相拥,这无疑是一个化茧成蝶的过程。
面对未来的期待与焦虑;即将面对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紧张工作节奏的适应;能否养活自己,能力是否胜任工作等等,都是要面临的问题。而对于突然而来的情况,往往会给毕业生们带来强烈的心理落差。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心理能量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增强。
“社会适应”一词最早由赫伯特·斯宾塞提出,指的是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随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而改变,以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
国家三级咨询师、市心理卫生协会顾问张语豪说,当毕业生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后,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自我调整以适应工作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在这一系列的自我调整中,无疑要明确自己调整的方向和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获得社会认同。社会认同也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即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张语豪解释,当步入社会后,就有可能因为职业的需要进入不同的群体当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他人的认可。这样的认可同样也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让他人了解自己,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赞扬或建议。这样的认同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即认识到在某些时候需要自己是属于团体的一部分,从团队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
反之,“如果在群体中无法或很难得到他人认可的话,就可以反思自己,自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与团体的利益与价值观是否一致?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团体等等。”
同时,除了社会认同之外,自我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一个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而这个时候,就需要自我参照系的确立。
自我参照系就是自己看待事物,对事物的判断标准。“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自己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能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当从学校步入到社会之后,以往按照长辈的标准,比如好成绩、好性格等的标准就可能不适用了,同样可能在有些长辈眼里的‘斤斤计较\’可能在某些地方就成了心细,成了优点而不是缺点。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去辨别、区分,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张语豪举例,在社会心理学当中有个名次叫作“加重效应”,其结论是人们会自动地将事物分门别类。因此人们在将他人分类时会自动地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当人们进行分类时会将自我也纳入这一类别中,将符合内群体的特征赋予自我,这就是一个自我定型的过程。而在生活中不断地去觉察自己判断事物的标准的时候,有助于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
最后是文化认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成家立业是个人成功的标志,而在现代社会中,立业仍然能影响到许多人,毕业步入社会就是立业的开始,这个观念会带给人一定的压力,因为这形成了一个期待就是一个人得“立好业”才行。如果没有“立好业”就可能产生负面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明白自己的情绪产生来源,因为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提高自己对失败的接纳程度就会好很多。
另外,生活中一些所谓的“正确”依然值得怀疑,比如经常听到的逻辑,如不读好幼儿园就没有好小学,没有好小学就没有好中学,没有好中学就没有好大学,没有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人生……传说中环环相扣的人生,其实并不存在。尤其是当这些都经历过之后,才发现跟当初所想的根本不一样。总之,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许多的人生阶段分类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比如苏东坡,依然会“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激情。
而毕业,也只是人生所经历的一个过程。弄清楚了毕业后的迷茫因何产生,找到应对的方法就不难了,脚踏实地生活,认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让自己的内心感到踏实、安全,这就是很美好的状态了。(G)(2)
新闻推荐
育华社区扎实做好燃气安全工作,防止发生燃气事故,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成立燃气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制定《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