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们在客厅里闲坐喝茶,我从裤兜里掏出手帕擦手,无意间被小外孙女看见了,她一脸好奇地问妈妈:“你看你看,姥爷擦手的那是什么?”她妈妈笑了:“那是手帕。”
大家一阵哄笑过后,话题自然转到了手帕上。外孙女十三四岁了,没见过手帕,这件事难免让大家心生感慨。既赞美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也感叹给普通百姓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这变化,不只是沧海桑田的巨变,也表现在各种细微之间。
手帕通常也叫手巾、手绢,本来是人们随身携带、极其寻常的物件。它的用途,向来有“雅”“俗”两面。手帕在我国出现很早,一开始很可能只限于贵族使用,属于高档奢侈品,以后才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今天青少年看到手帕大都是在舞台、屏幕上,作为道具使用,仍属“雅”物,其功能跟公子小姐手里的折扇、团扇不相上下。剧中青年男女有的还在上面题诗、作画,作为传情定情的信物。有一出表现男女爱情的黄梅戏,戏名就叫《香罗帕》。东北的“二人转”,有一个精彩的表演程式,也是“旋手帕”。
“俗”的一面,便是它的实用功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无非就是用它来擦手、擦脸、擦鼻子、擦嘴。我几乎没有小时候用过手帕的印象。那时候擦手、擦汗用什么?要么是撩起褂襟子,要么是抡起袄袖子,甚至擦鼻涕、抹眼泪,也是如此。后来上学了,母亲给我小袄的大襟上缀了一方小手帕,高兴得我向小伙伴炫耀了好多天。自打懂事以后,裤兜里放一块手帕,便成了几十年不变的习惯。在我辈人中,有这个习惯的,肯定不是少数。
手帕如今已被各种各样的纸巾悄然取代,这件事究竟是好是坏?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凡事总须两面看。塑料袋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为人们所重视。而各种各样纸巾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对于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是不是也应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惕?
保有好习惯、好传统,未必就是“老古董”。我今天依然在使用手帕,一没感到有什么“不便”,二没感到有什么“不雅”。有时下饭店,我也不轻易使用那随手可取的纸餐巾。这倒不全是想为饭店老板节约,看看那洁白的纸餐巾,实在不忍心经我的手将它瞬间化为垃圾。我有时甚至傻傻地在想:假如人人都能常备两块手帕,轮换着用,不知由此会减少多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甚至可为大地保住多少森林!
新闻推荐
(资料图片)核心提示现实中,今年30岁的陈涛(化名)是名特勤人员,平时负责辖区治安。网络中,他是4个500人微信群的群主。这些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