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为勤工助学融入更多内涵 ■热点评论

来源:黄海晨报 2018-09-11 10:19   https://www.yybnet.net/

木须虫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提高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即便如此,记者近日对北京部分高校面向本科生的勤工助学岗位进行了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只有50%至60%的岗位是由困难学生担任的,勤工助学岗对困难学生来讲供大于求。(据《北京青年报》)

勤工俭学在高校助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家庭困难学生的比例在下降,助学的方式也相应多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不但有国家助学金、社会助学金,而且学习成绩好还有多种奖学金,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更充分;此外,劳动就业的多元化,还给在校贫困学生提供了通过灵活劳动如家教等获得报酬的机会,提高了贫困学生的自给能力。

这些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吸引力,导致困难学生选择比例的下降。理性来看,其实这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这意味着高校勤工助学也应顺应时代发展,为之注入更多的内涵。

首先,高校勤工助学有必要在保留资助特色的情况下,强化劳动教育实践的内涵,即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力岗位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家庭困难学生优先,让愿意勤工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劳动实践获取报酬,而不只针对家庭困难学生,赋予更深的教育内涵。

其次,理顺勤工助学的劳动价值。勤工助学岗位不只是为了补贴大学生,具有资助和公益性,还应该兼顾劳动的公平和尊重原则,勤工助学岗位可能劳动强度不大,完成起来相对轻松,但是薪酬过低,与市场小时工时薪差别较大,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难以建立“用劳动换取报酬”的吸引力。应弱化助学劳动的福利特色,比照劳动就业,随行就市,薪酬设计上参照大学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让大学生感到劳动被尊重。

新闻推荐

◆一家之言◆“数1亿粒米”的奇葩作业应当少些

□胡欣红“今晚数学作业有一项是数1亿颗米粒,辛苦家长们督促孩子们完成。”这两日,一份作业火了。据当地媒体...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老胡哪去了?2018-09-11 09:26
评论:(为勤工助学融入更多内涵 ■热点评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