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了60年的井下电机车,因无法观察弯道情况、掉道或相撞事故频繁,急需进行安全升级。2016年5月,武钢程潮矿业公司凡勇刚团队开始自己想办法,动手进行改造。
井下轨道单线循环5公里,系统建模巷道总长10公里,轨道交叉分支点20余处。要建一个庞大的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用计算机编程达到智能防撞效果,对一个自学者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井下轨道差异的阻力时大时小、转弯速度控制不均匀、岔尖到位信号误判等问题,凡勇刚在电脑前不断修改参数配置,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元器件选型。为计算两个无线收发装置的安装距离、高度和角度,他带着团队经常是一个信号收发点要来回跑几十次,为了一个仅20多个字母的电脑逻辑控制程序,在井下更改调试了73次,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
有一次,引进的南京某厂频率为200赫兹的备件,装在车上却没反应。是安装不对、参数设置错误,还是架构不合理?经过专业检测,凡勇刚发现是备件频率不符合要求。从进备件、安装、测试,前后浪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他心疼得不得了。自此,他对各种新材料、新备件更加谨慎,每次进新备件前都要自己先研究透。
运行速度的控制,是无人电机车自动运行的关键。为此,凡勇刚每天都要试车100多趟。经过两周的艰苦测试、修改、测试,终于完成了限速运行模式的编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7月3日,智能调度系统试车成功,无人驾驶电机车在线试车成功。可是,在-500m水平8穿巷道的无线信号总是掉线,导致无人电机车动不动就失联。凡勇刚在现场一次又一次地检查,反复确认无线装置的安装方位、角度和参数设置,最终解决了重叠区域掉线的问题。
在研制防撞调度系统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检测,凡勇刚和他的团队,750多个日夜,每天7点前下井,晚上半夜升井。实在太累,干脆就在办公室睡觉,突然想到点什么,立即又钻到井下。人手不够时,凡勇刚既当现场指挥员、程序设计员,还当测试员、电钳工等。
2018年5月21日,无人驾驶电机车在井下-500m水平全面正式投入生产,单班最高输送矿石502车,最高班产502车,超产11.6%。
无人电机车投入运行以来,具有“井下机车精确定位、智能巡航功能,井下道岔自动安全转辙”等特点,不仅解决了传统矿山运输模式下生产效率不高、作业人员工作环境恶劣、易发安全事故的问题,还极大减少了作业人数及工作强度,降低了因车辆撞击带来的设备人员事故风险。
目前,凡勇刚带领团队已研制出8台无人电机车,建成了自动驾驶运输环线。
新闻推荐
应急管理部门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涉及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消防行业领域
据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27日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近期应急管理部门将开展为期1个月的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