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
3月28日,央行发布相关通知对自助柜员机转账管理政策作适当调整:通过自助柜员机具为个人办理业务时,可在转账受理界面(含外文界面)以中文显示收款人姓名、账号和转账金额等信息(姓名应当脱敏处理),并以中文明确提示该业务实时到账,由客户确认。符合上述要求的,可不再执行自助柜员机具转账24小时后到账的规定。
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2016年央行规定个人自助柜员机实行强制24小时到账功能,即强制延时到账,同时,要求除此之外的支付方式与渠道实行弹性的延时到账。从实际来看,选择性的弹性延时支付并没有受到用户的运用,几乎形同虚设。
事实上,这并不意外,哪怕诈骗再猖獗,所发生的支付交易量,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支付交易相比,无论是频度还是数量,都不是一个量级,都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人们支付的便利诉求,远大于防骗的需要。更何况,延时到账还会明显增加交易成本,影响交易信任。特别是,延时到账能主动撤回,有可能产生先支后退的新诈骗漏洞。为了防范诈骗,用一个漏洞去堵另一个漏洞,显然绝非善治之举,属于典型的因噎废食。弹性延时到账尚且如此,而ATM机强制延时到账,客观上限制了应有的转账功能,带来资源的浪费,恢复在情理之中。
此外,实行延时到账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诈骗多发频发的现象,这充分表明诈骗的发生多原因是复杂的,支付交易的便利性不过只是一个小的环节,单纯简单地牺牲交易普适的便利,既不科学,也超越了金融服务合理责任的范畴。防范诈骗涉及方方面面,堵塞漏洞也需各方面共同努力,将诈骗全部寄希望于支付的“后悔权”,显然有违理性。防范电信诈骗,首先是要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应切实铲除电信诈骗的隐蔽土壤。对银行而言,真正该做的还应当是百分百地严格落实好账户实名制,承担起支付安全的基本保障责任,在服务过程中尽到提示义务,让用户更理性、更充分地进行支付交易的选择。
恢复ATM机实时到账是理性回归,是错位防范的自我纠偏,同时,也具有启示意义:社会治理应少些管控思维,少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精细化、管用的机制,尽量避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无序应对。
新闻推荐
云南师大附小金安校区六年级五班龙志云芳菲散尽又如何?落花一地别样红!又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万物复苏,花草又开始茂盛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