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今年单位的红色之旅活动,地点选在龙华寺烈士陵园。春天踏踏青缅怀先烈,正合我意。说起先烈,我一直觉得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创造出一个新中国,或者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值得敬仰,但他们离我很远。
其实不然。去年去青岛旅行,见到先生家的一位亲戚夏柱玉,他是中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邓小平亲自接见过。这么一位战斗英雄,在饭桌上谈起战场上的血雨腥风,眼见弟兄们在他身边一个个纷纷倒下时,也是连声感慨,“我的命是捡来的”。1979年,24岁的夏柱玉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任副连长。在攻占542高地战斗中,率一个排主攻,在越军三面火力夹击的情况下,他用步话机给炮兵指示目标,摧毁敌军四个火力点,占领高地。后又指挥两个排击退越军八次反扑。毙敌一百二十余人。协助连长坚守高地七昼夜。在我军回撤时,又击退越军七次攻击。全连毙敌一百一十二人,俘二人,荣立一等功。
夏柱玉先生一再强调自己很幸运,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因为家人都以为他牺牲了,老母亲在家差点哭瞎了眼,而他那些阵亡的战友,有的只有十八九岁。
想起一句话:“你所以为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是的,只是,我们不能忘了他们。
单位的此次活动,正好圆了我心中的一个梦。
龙华寺西原来是一片硕大的桃园,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上海人都去观赏桃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沪淞警备司令部在桃园之南,并在此地设看守所,监禁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枪毙了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正如鲁迅所说:“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是屠场,我有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所以我是不去的。”
龙华寺建立烈士陵园后,风景依旧,每年三月,桃花盛开时,落英缤纷,与龙华古塔交相辉映。“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先烈留下的诗句动人心魄。
这里安葬有1600多位革命烈士,都是顶天立地、为百姓谋幸福的英杰。1931年2月7日夜,“左联”五作家也在此被集体杀害。殷夫、柔石、李伟森、胡也频、冯铿,他们都那么年轻,胡也频刚刚成为父亲,妻子就是著名作家丁玲。看资料介绍陵园里这些烈士们牺牲时,平均年龄才35岁。这些早期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有不少出身于富贵之家。可是他们为了理想与信仰,却心甘情愿抛弃自己优渥的生活,投入革命的烈火中,出生入死,诚心诚意为穷苦人打天下,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有时,对比现在想一想,今天的生活如此美丽,我们是否发扬光大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这个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人间四月,天气清明,最适合去户外踏青、祭奠祖先、追思故人。但如果你去烈士陵园走一走,献上一束鲜花,就会得到一份不一样的感受,怀着感恩的心,报世界以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成东丽)近日,长安女诗人田丽娜古诗词集《一拢清欢》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诗人整理了她近30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