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海燕
记得我痴迷诗歌、散文时大概是在八十年代末。在那青春年少的岁月里,我总喜欢在书店里消磨时光。尽管零花钱不多,但缘于对文字的喜爱,看见好书,我总是出手阔绰。最爱的是在宿舍里,书桌一隅,翻阅书籍,一纸一笔地将所感所悟都悉心刻画在日记本上。生活之外,遇见的人事渐多,就会欣然伏案命笔,将对文字的初心、如瀑的乌发和一颗纯净的少女之心全部埋进灯光里……
文字能让人沉静,能让人在沉静中思考。指尖触摸这微凉的纸张,感受这动人的文字,年轮的幽香与岁月的划痕便在我心中发出闪耀的光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涌入千家万户。时代的飞跃式进步与科技的爆炸式攀升,转眼间,握着圆珠笔或钢笔灯下写文字的经历已渐渐远去,那种静心凝神恰似雕刻着某种艺术品的心境,已永远成为我少女时代最美好的追忆。
敲击键盘,只需指尖轻轻一触,屏幕上便整齐地排列一枚枚汉字,为我们节省许多时间。而百度搜索等引擎的使用,更比到书橱里翻查所需资料方便许多。
圣人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好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没有文友,无人点化的文学天地,即使自己再不懈努力,也是狭窄和昏暗。网络,像无数道绚丽多彩的虹桥,连接天南地北、四海三江,而文学网站草长莺飞般的兴起与微信平台阳光普照似的覆盖,无异于让笔耕之人化作出谷黄鹂,非但眼界开阔无限,云朋霞友更是漫天涌地。视野的拓宽,造诣的提高,可谓是日新月异。
我曾在几家文学网站做过主编、管理员,并在纸媒做过副主编。但所有的这些都算不上我为之踌躇满志,只缘离不开对文字的爱好,更离不开网络文学的新兴。
网络文学,它将文学“民间化”,将文学的大众性和自由性发挥到极致。网络文学在发表时没有太过苛刻的编辑程序的节制,它的写作也更符合人物的自然状态,最易张扬个性,抒发真性情,也最易受到广大网络读者的青睐。感性之人,谁都会有在闲暇之余写点文字的心情,虽热情常在,但在文学底蕴或质量上,却难免有些许匮乏之作。再就是网络普及面广,不利于监管,偶有盗版现象发生,阻碍网络文学有条不紊的发展。
无论如何,写作工具与发表渠道的更新换代,象征着文学与时俱进。新的写作模式给文学爱好者更多的机会与寄托。愿所有爱好文学的友人都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她,守护她。只有如此,文学的殿堂,文学的花园,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雄伟更加绚烂。□归燕
新闻推荐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19年4月15日起实施。新标准实施后,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