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禹含 杨天悦
“经常能在街上看到穿汉服的姑娘,尤其现在春暖花开,在公园里拍照的真多。”今年春天,很多市民感受到了汉服潮的升温,“仙气儿”打扮的汉服出游者,俨然成为景区的“流动风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日趋重视,以及对年轻人着装风格多样化的包容,身穿汉服上街不再显得突兀,这也带火了包括线上店铺和线下体验店在内的“汉服经济”。“仙气儿”打扮引年轻人尝鲜
搭配讲究的发髻和妆容,轻轻转动长裙散开,行走间裙摆飘逸灵动,仿佛瞬间穿越回古代。清明小长假,在公园有不少穿着汉服的年轻女孩在拍照。
经询问发现,这些人以学生和白领居多,很多人尝试穿汉服的原因,是被汉服的飘逸气质吸引,索性在网络上购买或租赁一身来尝鲜。
中国传媒大学“子衿”汉服社社长米菲(化名)介绍,汉服社团已经发展成学校里规模较大的社团,人数超过150人,每年新入社的成员都在快速增加,还有一些港澳台学生加入。据她介绍,平常社团会组织汉乐、汉舞排练,汉妆教学、首饰制作等活动,还会有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的活动。
网店和线下体验店红火
“过去汉服普及程度不高,我们都是自己挑选布料,再联系专门的裁缝进行定制。汉服制作是一门专业性强的手艺,普通裁缝店一般无法完成汉服的裁剪,所以做一套还挺贵的。”米菲介绍,如今,淘宝上已经有了很多价格亲民的汉服店,大部分汉服爱好者会选择线上直接购买。
一套做工精良的汉服并不便宜,买一件穿一次还是不太划算。这让很多人选择去汉服体验店,花费约300元就可以租一天。在汉服体验店“苏盛记”,客人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到店,不算挑衣服的时间,在店主的服务下,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汉服的穿戴、盘好头发。店主白秋介绍,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约20位顾客。
2014年白秋第一次去京都,在一间很小的和服体验店租了一套衣服;2017年,她再次去京都又来到这家店铺,惊奇地发现,这间小而美的店一点都没变。这激发了她的灵感:在北京也可以开一家汉服体验店啊!
2018年12月,白秋的体验店开业,生意很快火爆起来。眼看着自己的手机、微信每天响个不停,她这才猛然意识到——汉服“热”起来了。
从小众到普及路还很远
在米菲看来,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是汉服潮兴起的原因,汉服爱好者也不局限于大学生群体,一些公司里也有相应的组织。另一位汉服爱好者表示,大家对民族传统服饰更加喜爱,对个人着装更加包容,“穿出来的人多了,就不觉得害羞了。”
米菲也表示,汉服目前还是个较为小众的圈子,要普及成为中国人的节日盛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闻推荐
时下,“网红”产品凭借新奇概念、独特设计,契合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一些社交平台形成传播热度,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