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舟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关中西部农村,生活着一位光棍老汉,是个五保户,名叫王继芳。
我那时正值童年,俗话说“三岁记到老”,何况我早已超过了三岁的年龄。老人很不喜欢我们这些娃们叫他“王继芳爷”,我清晰记得老人曾半笑半怒地对我们说:“崽娃子,叫了王继芳就甭叫爷,叫了爷就甭叫王继芳。”但我们依然当面或背地叫他“王继芳爷”,因为依照我们村的习惯,爷爷奶奶辈老人的名字是不能直接叫出来的,称呼时要在他(她)名字后加个他(她)爷(奶)两字,比如栓娃他爷、秀秀她奶。王继芳光棍了一辈子,无子无孙,所以我们只能叫他“王继芳爷”了。
王继芳的年龄六十来岁,高个,清瘦,留一撮山羊胡子,经常穿一件干净的对襟黑褂、白粗布衬衣、黑色大裆裤、黑布鞋。在我印象中,老人衣服虽旧甚至常有补丁但非常干净,这与当时大多数农村老人不修边幅、衣服脏兮兮形成鲜明对比。他给我们讲《岳飞传》《三国演义》等故事,他看书时戴着圆框石头眼镜,在我们村里属于有文化的人。王继芳说话和气,还会给人看病开药方,但从不收费,好多人过意不去,就给他送些白面馒头、点心、水果糖之类的食品。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这些东西很稀罕,王继芳从不吝啬,常将这些东西分享给到他家的客人尤其是孩子们,村民都很敬重他。
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继芳做饭手艺好,谁家有红白事,都请他去当大厨。他擀面条又薄又匀称,平时吃饭时端一个木盘子,里面放有油泼辣子、盐、醋、蒜泥和菜,他将木盘子放在家门口的桌子上,所不同的是大多数农村人都是圪蹴在家门口狼吞虎咽般吃饭,而他是坐下吃饭,细嚼慢咽。他住的是生产队的房子,院子不大,房间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和哥哥姐姐常去他家玩耍,缠着他讲故事。
王继芳吸水烟(一种用水烟袋吸烟的方式),当时大多数农村人抽自制的旱烟叶子。我喜欢看他吸水烟,他先含水在口里,吸烟时发出“咕噜噜”的声音,水烟吸管弯而细长。
后来我听母亲说,他单身的原因是因为当初家里穷,弟兄多,娶不起媳妇。他原本不是我们生产队的人,是合作化时从外队分到我们队的。在当时,农村光棍老汉还真不少,我记得我们村还有一个光棍老汉也姓王,五保户,我们叫他“王杠”,这是外号。这位光棍老汉年龄和王继芳相仿,因为脾气暴躁,所以外号叫“王杠”。“王杠”老汉生活邋遢,我们曾去过他家,又脏又乱。
王继芳是啥时候去世的,我记不清了,他患病后,听说有个远方侄子把他接走了,此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现在我总想,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匮乏的年代,王继芳独身一人,无依无靠,但他热爱生活,爱帮助人。王继芳如果活着,现在应该是一百二十岁左右了。至今,我仍然忘不了他,我认为他虽然是单身,虽然是五保户,可他却将单调、枯燥的单身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新闻推荐
“对不起,您喝酒了!”4月10日晚上22时许,在青衣江桥上跨立交桥往一环路方向,旌阳交警大队设置的临时卡点处,一名摩托车驾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