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进试卷”当有预警机制

来源:南国早报 2019-04-13 16:18   https://www.yybnet.net/

深度分析

□河南张淳艺

4月9日,网上传出上海市杨浦区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中,综合运用版块出现了几乎整整一页“饿了么”相关题目。试卷被发布至网络后,引发广泛讨论。4月11日,饿了么方面回应称,没有和教育部门及出题专家有过任何形式的接触。目前,杨浦区教育局已介入调查。(据澎湃新闻4月11日报道)

前不久,河南洛阳市涧西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第一大题的4道题目均与华为手机有关,网友质疑这是给华为手机变相做广告。命题老师回应称,试题素材选自央视的公益广告,不存在与华为公司有商业合作的情况。如今,上海这份语文试卷中大量出现“饿了么”相关材料,饿了么方面同样否认了植入广告的说法。

当然,是不是植入广告,“饿了么”难以自证清白,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介入调查。不过,按照常理推断,人为植入广告的可能性并不大。《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违反规定者将被处以最高一百万元罚款,还可能吊销营业执照。对于华为、饿了么等大品牌来说,在试卷植入广告的违法成本远远大于广告效果,相信企业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退一步讲,即使企业愿意,教育部门也未必敢接。近年来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各类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校园,杨浦区教育部门和出题老师不太可能冒着被处分问责的风险顶风违纪。因此,这起事件大概率是一起过失事件。命题人单纯从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角度进行命题,并没有意识到客观上已经构成了广告行为。

人为的商业广告行为容易识别和防范,无心之失造成的“被广告”往往防不胜防。这两起广告事件都发生在语文考试中,这并非巧合。一方面,语文试卷引用的材料大都取之于媒体报道和公开文章,难免涉及一些企业的品牌名称,导致广告嫌疑;另一方面,命题者有自身的思维局限性,在专注于材料考查价值的同时,容易忽视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此,除了要求命题人多长点心,自觉规避有广告嫌疑的内容,更需要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发现问题,从源头杜绝广告。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审查委员会,对于学生使用的教辅材料、试卷、练习题等进行审读把关。正所谓兼听则明,广泛听取意见可以最大限度防止命题过失,消除广告嫌疑。

新闻推荐

女子骑车摔倒后竟莫名烧伤右腿 家属称被清洁使用的火碱烧伤,明湖广场物业矢口否认

▲井盖中冒出的污水流淌到非机动车道上。记者张国桐摄张玲腿部烧伤严重。□记者张国桐...

相关推荐:
年轻男子坠江失踪2019-04-13 12:47
猜你喜欢:
孔子与古琴2019-04-13 00:00
评论:(“进试卷”当有预警机制)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