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化名)是初二某班的学生,他是一位多才多艺,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孩子。有一天,我发现他脸上有一道血红色的划痕,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我发现情况不对,就约他来到心理咨询室详谈。原来,他因为作业写得慢,跟妈妈发生了口角,双方都不妥协,最终,妈妈气得把拖鞋扔到他身上,却碰巧砸到脸上,擦出了一道血痕。
张鹏告诉我,他虽然小时候还比较听话,但随着进入青春期,自己感觉跟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见到他们都没有什么话想说,而且经常为小事发生冲突,之后双方一般采取“冷战”的方式应对。
独立与约束易起冲突
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变化给孩子带来了激烈的心理震荡,原有稳定、和谐的心理结构被打破,孩子渐渐对自己不满,发现自己不是原先的“我”了,儿童时代的“我”变成了一个全新陌生的“我”。
张鹏的行为就已鲜明表现出独立意识增强后,想摆脱父母的约束,希望过成人的生活等情形。他希望尽快摆脱父母的约束,但年龄使这个想法不可能立即实现。内心的反抗与撕裂后的憧憬交织在一起,他需要通过一个方式进行宣泄,而他的妈妈也就自然成为了攻击对象。
管教方式应及时变化
张鹏的妈妈对孩子的管理极为严格且事无巨细,这反映出张鹏在父母眼中还是小孩子。当父母一直使用管小孩子的方法去限制孩子的自由,最终因过度干预又没及时沟通,导致冲突事件的不断爆发。
其实,张鹏母亲的内心也充斥着愤怒和无奈,充满对家教失败的懊悔。孩子在成长,家长更要成长,家长不仅要看到孩子的生理变化,更要懂得孩子心理上的需求,要根据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去引导和教育。
放下身段与孩子高效沟通
面对青春期的逆反,笔者建议家长在跟青春期孩子沟通时,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会倾听。家教成功的家长懂得耐心去倾听孩子的话,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反馈,也可以在倾听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二是不轻易指责或草率评论。即使家长对孩子有不同的看法,也要耐心听完之后,再说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要说出反对的理由,切不可单纯的指责、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孩子。三是尽量减少唠叨。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只说一遍”,并且要提前把违反规定的惩罚措施告诉孩子,如果违反规定,那么不要唠叨,按事先约定好的去做就行了。四是语言要具体化。成人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建议家长要以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
新闻推荐
民警对当事双方进行批评教育。方晓淦摄本报讯(记者方晓淦通讯员黄亚麟)本来只是车辆轻微剐蹭,通过简易程序处理就能完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