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当心!高仿微信公众号“钓鱼”诈骗来了

来源:陕西工人报 2019-08-15 06:25   https://www.yybnet.net/

看病、开卡、办事,上微信公众号预约一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微信公众号上处理事务。据报道,如今不少骗子开始利用仿冒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诈骗,有的通过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有的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

微信公众号所搭载的众多服务功能给手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节省了办事成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也正因此,才被不法分子盯上。比如,福建泉州一市民因接到车检短信,按照提示搜索到“福建车辆年检”公众号,通过链接被诱导到一个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发动机号、卡密码及短信验证码,被骗走2000元。事实上,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

除了冒充一些生活服务公众号、金融部门公众号诈骗外,假冒网络贷款、购物网站、中介机构等公众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比如,在微信平台上可以查找到一批类似“银行卡安全助手”“动感地带10086”等看似官方的公众号,但详查这些公众号的资料才发现竟是无营业资格的“李鬼”。甚至已经出现“黑市”交易,比如,在某些电商平台上,缴纳680元可注册经微信官方认证的企业号,而营业执照、银行对公账户、法人信息等资料一应俱全。

高仿微信公众号“钓鱼”诈骗,利用了相关技术存在的漏洞和人们贪图省事的心理。规避此类诈骗,微信平台当切实负起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等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互联网平台要依法加强对平台内各经营者的管理,特别是对金融、政务、支付等相关行业公众号要着重进行人工审核,提升开设门槛,避免其沦为诈骗工具。于此,微信方面不仅要有针对性堵塞公众号注册审核漏洞,还要加强对此类诈骗行为的打击。

同时,须在监管执法上发力。一方面应做好相关常识的普及,使公众提升识别骗局、防范骗局能力,最好能掌握一定的依法维权手段;另一方面对于此类诈骗须发现一起,从严打击一起,压缩其生存空间,优化互联网生态环境。

另外,个人应增强防范意识。比如,使用某些所谓的官方公众号前,先查看其“更多资料”,了解其认证主体资格。更重要的是,对一些陌生的网络链接、要求提交个人私密信息的行为等均需提高警惕,最大程度确保个人信息及自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新闻推荐

抽样调查显示,约有1200万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超过2亿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 我国启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拓宽职业健康范围,研究将工作压力、肌肉骨骼疾病等新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在介绍“健康中国行动”之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有关情况会上表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

相关推荐:
喜圆安居梦2019-08-15 04:28
猜你喜欢:
“膀爷”别上车!2019-08-15 05:00
擦亮眼睛2019-07-22 00:49
评论:(当心!高仿微信公众号“钓鱼”诈骗来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