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妈妈,录取通知书拿到啦,是徐州医科大学的,感谢您呀!"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金家村19岁的贫困女生张哲,今年以337分的成绩被徐州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录取,她开心地向干妈妈报喜。
原来,面前这个阳光女孩,5岁时就失去母亲,父亲因此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家里只能靠年迈的爷爷种地支撑生活。在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时,孩子妈妈的熟人厉正香伸出了援手。自家条件也不是很好的她,辞去了收入微薄的工作,去外地拾荒挣钱,资助张哲读书。这么一资助,就坚持了12年……
辛苦的干妈妈
用拾荒挣的钱给女儿交学费
还为她设“爱心储蓄罐"
一间低矮的旧平房,没有像样的家具。这,便是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金家村19组19岁女孩张哲的家。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女孩,开心地笑着,一旁的爷爷,也乐得合不拢嘴。
今年70岁的张哲爷爷告诉记者,孩子5岁时,她妈突发疾病去世,她爸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当时她奶奶早已去世,家里只能靠他一个人种田维持生计。孙女能拿到这样一份沉甸甸的通知书,最需要感谢的,还是张哲的“拾荒妈妈"厉正香。“厉正香不简单哪,她自己不富裕,家里负担也不轻,她在高邮城里捡垃圾、收废旧,用辛苦钱来资助孙女。整整12年,她一直在帮助我们,从来不跟别人说。"
张哲也说:“她是我的‘社会妈妈’、‘拾荒妈妈’,也是干妈妈。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圆了大学梦,多亏了这位干妈妈呀!"厉正香今年54岁,她丈夫开拖拉机,儿子和儿媳都在厂里上班。她是张哲妈妈的好友,张哲出生时,厉正香还在张哲家附近一家小五金厂上班,乖巧讨喜的小张哲,很让厉正香喜欢。2005年,张哲5岁时,家里突生变故 ,当时镇村妇联牵头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助贫困女童活动,厉正香便决定帮助她。
“孩子多讨喜啊,比我自己的孩子也小不了多少,看到她,我就想到了她的妈妈,想到了我的孩子。没有妈妈的孩子多可怜呀,她跟我自己的儿子一样需要妈妈疼爱,能帮就帮一帮吧。"厉正香于是与张哲的爷爷商定,认张哲为“干女儿",让张哲叫她“干妈妈",帮助并陪伴她一路成长。
当时,厉正香每天的工资也才不到30元钱,只够自家的生活开销。为攒钱资助干女儿上幼儿园,2007年厉正香辞掉了小五金厂的工作,来到高邮城里找“能挣钱"的工作。由于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经过考虑,厉正香决定拾荒挣钱。
厉正香很快就在高邮城区开始拾荒的生活。后来,她在高邮市区屏淮路上找了个地方,开了个小废品收购站。厉正香一边拾荒,一边经营废品收购站。拿着捡垃圾挣来的钱,厉正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资助张哲上学。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带上钱和礼物,去干女儿家探望张哲。平时,厉正香一有时间,就会接张哲到城里,给她买吃的和穿的。废品收购站和张哲家相距30公里,骑电动车单程要1个多小时,往返3个小时,厉正香却不嫌远。
这么多年来,张哲的学费、学杂费都是厉正香负责。每到开学,厉正香会准时资助干女儿学费,从当初的几百元,到后来的上千元。厉正香家里,有个“爱心储蓄罐",是专门为张哲存钱用的。她和家人省吃俭用,每天会节省下10到15元,每年可为张哲储蓄爱心款5000元左右。
厉正香说,她的收入其实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废品廉价,厉正香只能靠付出更多辛苦、流下更多汗水挣钱,只为自己的承诺,只为自己喜欢的女儿。
争气的女儿
一声“干妈妈我考上大学了"
母女俩幸福地依偎在一起
记者在张哲家电话联系上了厉正香。记者随后同镇妇联负责人带着张哲,赶到高邮城区屏淮路北侧的厉正香废旧收购点。
在废旧收购点,记者看到,厉正香满头大汗,正在整理各种废旧物品。一见面,张哲就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干妈妈",并拿出大学录取通知书递给“拾荒妈妈"厉正香。看到通知书,厉正香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一把将张哲搂在怀里,开心地说:“我就知道,我的干
女儿一定有出息!"母女俩幸福地依偎在一起,脸上的笑容柔和自然,双方眼神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欢喜,就像一对亲母女。
到了后来,张哲学校开家长会,都是厉正香去开。
张哲悄悄地告诉记者,“拾荒妈妈"默默资助她,平时从不愿多声张。自己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了,刚才她又悄悄硬塞了1000元。
(扬子)
新闻推荐
手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低头”一族。虽然生活得到极大便利,却不知低头看手机潜伏着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