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是便于运输与储藏的清洁高效燃料,还具有吸附功能,可以作为活性炭使用,也能用作原料配制黑火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让大家对这个古老的行业重新有所认识。烧炭人是底层最苦的行当。
木炭的生产方式十分传统。烧炭用的树木主要是青棡树,也叫花柳树烧炭。都是在冬天进行,这时树木水分较少,有利烧炭。砍树是非常沉重的体力劳动,每人一把驼背弯刀,刀型似斧而背长,似链而微弯,刃宽背厚重,有短把,便于砍伐直径十几厘米的小树,这样的粗细最适宜烧炭。
烧炭窑首先要选在周围柴源丰富,地基坚实,场面足够,背风向阳,上下进出方便的地方。筑窑要把炭棒竖立而且紧密地码砌成窑型,再把湿润的黄泥土埋上,夯结实。炭窑的形状拱起像鱼背,窑头高大,尾部渐小。从窑尾点火,在窑的背部逐渐开气孔排出烟气,同时在窑两侧底部逐渐开孔进风,当排出的烟气从滚滚白烟变成淡淡青烟时,就表明水分已经排尽,而且成炭,就可以堵上这里的进风口和排气孔,再延伸开孔,将燃烧引向下一段。等窑头的气孔堵上时,就表明这一窑炭已经烧成。待降温后,就可以开窑门出炭了。黄泥土经过初窑的烧结硬化,成为炭窑,而后再烧炭,就只需要装窑,把炭棒在窑内码好就可以了。
窑工是这里最重要的技术岗位,俗语叫看窑,要有丰富的经验。关键是要会看火,及时开堵风口和气孔,掌握窑内的燃烧温度与干熘过程。如果进风太多,燃烧氧化过度,成炭就太少。如果燃烧氧化不足,温度不够,夹生而且可能熄火。装窑要有经验的装窑工操作,动作要轻灵准确。炭窑是拱形的,由于要在窑侧开堵风口和在窑顶开堵气孔,而且要经历高温和低温的多次轮回,甚至有时要洒水降温,这些操作对窑体的坚固程度有很大负面影响,窑上操作风险很大,各种事故也是难以避免,因此过去对炭窑十分神秘,有很多讲究与禁忌。为了安全,窑上严禁踩踏,旁杂人等不得进入及靠近。
烧炭是十分劳累艰苦的。窑上干活的及挑炭运输的,则是满身满脸乌黑。出炭和装窑,还要忍受高温烘烤,烟熏火燎,汗如雨下。常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近炭者哪有不黑的道理,因为要擦汗,越擦越黑,鼻子眼耳朵眼里都是黑的。
木炭匠,几千年来没有变化的原始劳作,除了太阳就是月亮的孤单寂寞,一年365天的风刀霜剑,河边悬崖风餐露宿烧炭人,过着像野人一样的生活。
新闻推荐
有段子称看一个朋友有没有向生活低头,就看他有没有给你群发砍价或者拼团的链接。这种窘境可能将有所改观,微信近日已出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