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某知名记者在朋友圈缅怀老领导,特别提到一件小事。
那年,他还是一名实习编辑,得到一次下现场采写新闻的机会,格外珍惜。几百字的现场新闻稿件,他字斟句酌地反复修改润色方才成稿,自以为无懈可击。可小样送审,其他稿件均获通过,唯独他采写的新闻被打了红叉,同时附注三个问号:足够严谨?足够简练?足够切题?
看着三个红红的问号,他暗自垂泪,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主编来到他的工位前,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要是换作别人,我会通过,甚至会为作者点赞,可你不一样。以你的能力,明明可以写得更好,为什么不去挑战自己?”
他回忆道,自己当时特别委屈,觉得主编是在用“双重标准”给他穿小鞋。可久而久之,每每写好稿件,他都习惯性问自己三个是否“足够好”。他说,感谢主编的那句“可你不一样”,不然就没有现在的他。
如今的他是报社头牌记者,年纪轻轻便坐上新闻部主任的位子,各级、各类奖项拿到手软。即便现在,他可以不跑或减少跑现场,但主编那句“可你不一样”,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刻刻悬在他头顶,让他不敢停下。
十年前,单位组织安规考试。领导再三强调考试闭卷,可大家充耳不闻,依旧一边翻书一边答题。监考领导脸有愠色,可并没因为谁翻书而抓谁考卷。考试结束,领导点名让部分员工留步,说开个小会,其中也包括我。
领导说,安规必须记于心才能践于行,不当回事,工作不出问题才怪!安全是企业命脉,都不严格要求自己,难道等出了事故再来反思再来追悔吗?话锋一转,特别提到我,说:“你别觉得委屈,不错,按理你这个年纪可以享受跟她们一样的开卷待遇,可你不一样。你是管理人员,标准自然得拔高,不然怎么以理服人?”
安规考试补考定在三月九日,“三八妇女节”那天,女职工都开开心心地赏樱花、看桃花,唯独我在家背安规。功夫不负有心人,补考那天,我收获三个最:年龄最大、交卷最早、得分最高。
“可你不一样”,传递出的意思是“你很好,但你能做到更好”。套用的标准无限拔高,永远没有固定版本,会因人因事变化,其目的无非激励当事人跳起来摘桃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的智慧结晶,后来者应该铭记。
新闻推荐
■典型案例本报记者刘莉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机关的职责,也同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本报选取自治区国家安全机关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