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办公有多遭恨?遇到个事就拉个群、办公模式随时被开启、传达指示不发文字发语音……如果说之前,微信上秀恩爱、晒鸡汤、发自拍的太辣眼,那么现在进一步挑战你忍耐底线的,就是它从一款社交工具沦为一个工作APP。
被默认为的办公“标配”
几年前,微信还是网友公认的放松吐槽阵地,是熬制心灵鸡汤的大锅。现在,微信却成了大家默认的办公软件,充斥着各种公司群、部门群、客户群、××项目群、2019××策划群等等不说,半夜还会因收到老板的夺命连环微信。
最近,微博大V写不出稿苏见祈,就吐槽了当代微信办公的魔幻现象,“现在微信被默认为常规办公软件,明明是讲规程的职场,该打电话确认的不打,该发公函签收的不发,误事了就一句话‘微信群里通知了’。”
网友们纷纷感慨,当原本是休闲娱乐的社交APP,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单位心照不宣地当成工作的第二阵地,上下级联系工作、同级交流工作,都用微信;要传输什么文件、要发布什么指示,也都是用微信,甚至有的公司推行“工作群内消息五分钟内不回复就扣工资”考勤条例,简直过分迷惑。
虽说微信确实方便了大家交流,作为与当代人生活最密切的社交软件,实现了即时沟通的自由,但一直强调工作与生活分开的现代人,极为反感它侵蚀了上班和下班时间之间的界限。
一天到晚各类群信息闪个不停,屏蔽吧,怕错失重要消息,怕被人质问“我微信发的为什么不回复”;关注吧,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那响彻深夜的消息提醒,点进去一看,除了一整列长长的鲜花、拇指、鼓掌吹捧三连表情包,啥内容都没有,如同鸡肋。
如果说微信上秀恩爱、晒鸡汤、装腔作势太频繁,曾遭人嫌弃,那么现在被冠以“办公族的必备之物”的它,更是让人深恶痛绝。当代职场魔幻简史:有微信无工作
面对微信办公的种种恼人行径,就像面对傻白甜的新人,初衷都是好的,但做的那些事总是不讨喜。
能瞬间轰炸手机的,也只有微信工作群了
现如今,没有被工作群占过屏的人,都不配称为职场白领。全员大群、部门小群、开会群、业务群、对接群、临时群、新人群……每天我们不是被各种群消息“叮”醒,就是被各种拉群恼到怀疑人生。遇到个事情就拉个群,事情解决了还得拉个群,作为话题分母的我们,除了要应对群消息的轰炸,还得打足精神,区分哪些话该在哪个群里说,如稍不注意,则很有可能串群,同事塑料友谊分分钟翻船。
随时待命的工具人,办公模式被任意开启
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时下办公节奏“上班有点,下班没数”,还想拥有“断联自由”?不存在的。自从老板、同事成为我们的微信好友后,工作时间被无限延长,有一种始终身处格子间的即视感。要么是深夜十二点,突然收到老板发来的一则报告、一份文件,“有空看看”“文件整理好微信发我”,办公模式就被迫开启;要么周末在家手贱刷了一下朋友圈,老板转发职场励志文、同事频晒加班照,屏幕前的自己瞬间又被拽回工作时间。
招人嫌的60秒语音,成年人的崩溃多简单
有关现代微信礼仪指南中多次写道,发语音是熟人之间联络感情的方式,如果只为了沟通便捷还请慎用。想象一下,办公时间手头一堆事要处理,此时收到同事发来的5条撑满60秒的语音,求此刻的心理阴影面积?你不仅得逐条听完,还得在逻辑不清、混杂各种“嗯、啊”口头语的60秒语音中,提炼十几秒的中心思想,记不清还得从头再来一遍。看吧,成年人的崩溃来得多简单,几条60秒的语音就能浇灭人的工作热情。
聊天内容未免太多,想删不敢删才最寂寞
说是办公默认软件,最后连个共享储存文件的地方都没有,聊天记录占着几十个G内存不敢删,传输的工作图片和文件过期打不开,更麻烦的是,收到压缩包不是转QQ换邮箱,就得重新电脑登录才能打得开,沟通是方便了,但效率也因此降低了。也难怪会有网友问“工作上都是些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要把一个为了便捷而设计的软件用在工作上”。
当微信被工作承包,现代人的职场梦魇
被工作裹挟的现代人,难免易燃易爆炸。想要弥补自己白天对时间失去的掌控感,所以有了“报复性熬夜”——光阴短暂,绝不辜负夜晚;想要偷偷放纵攫取微小而确定的自由,所以有了“叛逆式失联”——工作消息故意晚回复。人们不是真的向往熬夜和失联,而是抵触那种无力感。就像人们讨厌微信办公,讨厌的是,被打乱的时间掌控感,躲不掉的“隐形加班”;被破坏的工作仪式感,看不完的群聊信息;被纵容的社交廉价感,删不完的陌生好友。当社交工具不可避免地沦为了工作APP,当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当个人世界不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壁垒,这才是职场人真正的梦魇。
新闻推荐
两天深夜,三名独行女子的手机被抢,警方很快抓到了嫌疑人,而他的身份有点意想不到。他居然是一家烧烤店的老板,说起抢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