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健康聚焦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效率高,谣言也跑得越来越快。其中,健康类话题一直在谣言榜上名列前茅,朋友圈、微信群更是谣言的重灾区。如果盲目听信这些谣言,很可能损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这里为你盘点出2019年八大健康谣言,望能帮你擦亮双眼看清谣言,守护你的健康。
【谣言1】
电子烟无损健康还有助于戒烟
在2019年,电子烟在一些年轻人中流行。更有“营销说辞”称,电子烟可帮助烟民戒烟,电子烟及其二手烟无损健康、绿色环保,不伤肺。
辟谣:电子烟并不能戒烟。虽然电子烟的有害成分释放量比传统卷烟相对有所减少,但这并不代表着电子烟无害。因为电子烟同样存在尼古丁,真正有尼古丁依赖症(有烟瘾)的人,戒烟时需要戒除的是对于尼古丁的依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使用电子烟只是烟民们自我安慰的体现。多项国内外研究已经证明,不管是电子烟,还是传统烟草制品,长期大量积累将会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谣言2】
提倡低盐饮食不健康
2019年9月,有一段题为“任何建议低盐饮食的人,都应该被送进监狱”的外国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专家”给出的论据是:胃酸是以盐作为原料产生的,盐能促进消化,低盐饮食可能导致麸质过敏。
辟谣:“没有盐就不生产胃酸”的说法错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氯化氢,胃酸并非是因为摄入盐而分泌的。麸质过敏的人群摄入麸质蛋白质后,会引发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致使小肠无法吸收营养素。麸质过敏发生在小肠里,可能是因为患者携带了特定基因,和胃酸分泌、低盐饮食没有直接关系。
【谣言3】
无痛分娩对胎儿影响大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认为,无痛分娩对胎儿影响大,尽量不要使用。
辟谣:无痛分娩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达到解除疼痛的目的,麻醉药物基本不会进入小孩体内。无痛分娩时用药剂量极低,只是剖宫产手术的1/10-1/20。因此,无痛分娩时用的药剂进入母体血液、通过胎盘的几率微乎其微,对胎儿影响小,一般也不会影响婴儿的大脑健康,但依然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因此,无痛分娩需要有资格、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操作,并在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测下进行。
【谣言4】
抑郁症不是病,是太矫情
2019年,几位名人因抑郁症自杀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较大的反响。网上,一些人认为,“抑郁症只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抑郁症就是太矫情”,“碰到点困难就往抑郁症上扯”。
辟谣:抑郁症是一种当今社会上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典型症状是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以及失眠等,严重的可能导致自杀。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是有生物基础的,主要表现为,大脑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联结,突触通过神经递质进行调节,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在某些特殊的脑区,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和功能出现了紊乱,患者表现出相应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障碍或兴趣不足等症状
【谣言5】
鲜榨果汁营养比水果高
2019年,一些鲜榨果汁产品和饮品店商家利用各种花式营销话术宣称,比起新鲜水果,鲜榨果汁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营养价值更丰富。
辟谣:从营养角度看,鲜榨果汁过于精细,过滤掉了很多膳食纤维。水果是固体状态,需要咀嚼,饱腹感强,胃排空的速度较慢;而果汁是液体状态,不用咀嚼,饱腹感差,在胃里的排空速度很快,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这也会使血糖上升快得多,对于控制血糖和体重非常不利。
【谣言6】
发烧捂汗能退烧
民间常用的对付发烧的办法之一就是捂上厚厚的被子,闷出一身大汗,通常称之为“捂汗”或“发汗”。2019年1月,流感高峰期期间,全国流行性感冒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建议,发烧期不可盲目使用追求捂汗法。
辟谣:实际上出汗是退热的结果,并不是退热的原因。发烧时,体温变化经历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畏寒或寒战;高热持续期,发烧是因为体内白细胞为了吞掉细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体温升高。体温上升达高峰后,发热会持续一段时间,期间能量消耗大,口干舌燥,浑身发烫;体温下降期,出汗散热,皮肤潮湿。
发烧时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穿太多衣服,不盖太厚实的被子,保证身体能充分散热,多喝温开水。
【谣言7】
味精“有毒”、“致癌”
关于味精有害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2019年11月,网上有观点称,味精“有毒”,味精超过100℃会突变致癌。
辟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杜松明介绍,味精即谷氨酸单钠结晶而成的晶体,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谷氨酸细菌发酵生产出来的天然物质。味精的制备以玉米淀粉、大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发酵、提取、精制而成。这些天然食物和谷物无毒无害,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自然也是无毒无害的,味精也是安全的。
【谣言8】
蜂蜜能排毒养颜
在2019年,有很多养生平台和网传文章称,喝蜂蜜水可以排毒养颜、促进肠胃蠕动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并且可以解酒。
辟谣: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还含有20%的水分及一些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有机酸、酶等。但这些元素不足1%,食用蜂蜜只能增加人体的热量和糖分,无法排毒。网络所说的蜂蜜功效都是过于夸大的,蜂蜜中的酶经过胃酸消化后,常常已失去活性。
实际上,食用蜂蜜后果糖可以在肠道存留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水分会进入肠腔,大便体积增加,因此只有果糖不耐受的人在食用蜂蜜后才会出现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并非对所有人。
虽然蜂蜜含有的果糖能加快酒精中乙醇的代谢,但是酒精在人体内被代谢产生乙醛,乙醛是导致醉酒的主要物质。果糖只是降低了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并非能解酒。据《科技日报》、新华网
新闻推荐
冬季,煤、电、火、气的使用量增多,不安全隐患也相应增加。冬季取暖应把安全放在首位,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煤火取暖谨防一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