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一部”出台首部专门惩处袭警犯罪规范性文件 制图高翔
公安部10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相关情况。意见要求,在办理此类案件时,不能将袭警行为等同于一般故意伤害行为,不能仅以造成民警身体伤害作为构成犯罪的标准,而要综合考虑行为手段、方式以及对职务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准确认定犯罪性质,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对袭警手段残忍、造成严重后果和社会影响恶劣以及具有同类前科等7种情形,在适用“袭警从重”的基础上酌情再从重处罚。《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是我国第一部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的专门惩处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件明确了袭警行为的入罪标准。
7种情形酌情进一步从重处罚
意见明确,对民警人身实施撕咬、踢打、抱摔等攻击行为以及对民警正在使用的警用车辆、警械等警用装备进行打砸等破坏,间接对民警人身进行攻击的行为均属于暴力袭警行为,应当适用刑法关于袭警从重处罚的规定。对使用凶器、危险品、驾驶机动车袭警;造成民警轻微伤或者警用装备严重毁损;妨害民警依法执行职务,造成他人伤亡、公私财产损失或者犯罪嫌疑人脱逃、毁灭证据等严重后果;多人袭警或袭击民警二人以上;具有同类前科等7类情形,酌情再作进一步从重处罚,且一般不得适用缓刑。
“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民警在依法履职过程中时常遭受违法犯罪分子的暴力侵害,甚至是打击报复。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民警的人身权益,更是对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的破坏,从根本上损害的是国家法律尊严和政权权威。”公安部新闻发言人郭林解释。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突出了实际操作性,体现了司法机关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绝不姑息的决心和态度。
警察权是国家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孙萍表示,《指导意见》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民警执法权威的需要。警察权是国家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
我国《人民警察法》《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和规章对民警履行职务活动的条件和应当遵循的程序均作了明确的规定。民警执法权力由法律赋予,民警代表国家依法执行职务,袭警行为不仅侵害民警的生命健康安全,更是对国家正常管理秩序的破坏,从根本上损害的是国家法律权威。《指导意见》有利于切实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维护民警执法权威。
“与其他执法力量相比,人民警察更直接地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执行职务遭受暴力侵害的危险程度明显更高,《指导意见》体现了对民警依法履行这一特殊职责的保护。”孙萍说。
焦点1
民警非工作时间履职也将得到保护
《指导意见》明确了对民警非工作时间履行职务和非执行职务期间的保护。
《指导意见》规定,民警在非工作时间,依照《人民警察法》等法律履行职责的,应当视为执行职务。《指导意见》还规定了,在民警非执行职务期间,因其执行职务的行为对其实施暴力袭击、拦截、恐吓等行为的定罪处罚原则,加大对民警的保护力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高景峰表示,检察机关在办理袭警犯罪案件时,要依照以下情形,把握立案追诉标准:一是实施撕咬、踢打、抱摔、投掷等,对民警人身进行攻击,阻碍民警依法执行职务的;二是实施打砸、毁坏、抢夺民警正在使用的警用车辆、警械等警用装备,对民警人身进行攻击,阻碍民警依法执行职务的;三是虽未实施暴力袭击,但以实施暴力相威胁,阻碍民警依法执行职务的。
他具体介绍,第一、二种情形主要打击对执法民警的人身实施攻击或者强制的行为,按照《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第三种情形主要打击对执法民警以杀害、伤害、损坏名誉等相威胁的行为,虽然没有对民警实施暴力,但也可以适用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焦点2
醉酒的人袭警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关于“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依照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的规定,加大了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保障民警执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指导意见》明确了袭警行为的入罪标准,将暴力袭警界定为针对民警人身进行攻击的行为,适用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对于实施暴力威胁,但未实际攻击民警的则适用一般妨害公务罪的规定,体现了区别对待。同时,对醉酒后袭警,教唆、煽动他人袭警、为他人实施袭警行为提供工具、帮助,以及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等情形的适用规则也作了明确规定。
“对袭警手段残忍、造成严重后果和社会影响恶劣以及具有同类前科等7种情形,在适用‘袭警从重’的基础上酌情再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一般不得适用缓刑。”孙萍说,《指导意见》规定了构成其他严重犯罪的处理原则,袭警违法犯罪行为往往同其他犯罪交织在一起,《指导意见》明确了实施袭警行为,同时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枪支罪、抢夺枪支罪等严重犯罪的从重处罚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醉酒的人实施袭警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唆、煽动他人实施袭警犯罪或者为他人实施袭警犯罪提供工具、帮助,构成共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高景峰说。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
新闻推荐
市政协委员王以新 加强存放AED机构的指示标识 就猝死事件频发,建议各级教育机构应加强心肺复苏等方面教育
1月10日,市政协委员王以新接受记者采访。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来自北京市政协妇女联合会界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