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空气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还能开窗通风吗?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从这个角度讲,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
一次性口罩如何正确重复使用?
普通居民在风险比较小的地方使用一次性口罩,在保障口罩清洁、结构完整,尤其是内层不受污染的情况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每次使用之后都应该放在房间比较洁净、干燥通风的地方。另外,喷洒消毒剂,包括医用酒精,会使防护效率降低,所以不宜采用酒精喷洒的方式去给口罩消毒。
说到口罩的重复使用,还是要分具体的情况,如果是独处,比如在家里没有跟外人接触,可以不戴口罩,包括在私家车上,或者单独在户外、在小区里遛弯,在行人稀少的公园里散步,这些都不必要戴口罩。但是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包括商场,乘坐电梯,包括会议室,去普通医疗机构(除了发热门诊)的患者,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次性医用口罩。这种情况下回家后将口罩置于洁净、干燥、通风的地方还可以重复使用。对于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和疫情相关的行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快递人员等等,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长和更换频率,一般来说,如果口罩没有明显的脏污变形,可以不必每四小时一换,但是如果出现了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要及时更换。
如何科学消毒,避免过度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现在有的地方比如车辆进小区或单位时,车辆轮胎都要消毒,或者对着马路喷洒消毒剂,这属于过度消毒。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不宜过度,还是要按照规范来做,并且要注意潜在风险。
蔬菜、水果、肉等食品上会附着新冠病毒吗?
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污染到蔬菜、肉和水果的几率很低。蔬菜、肉、水果买回家后先用流水清洗。有人说是不是多放几天比较安全,专家建议新鲜蔬菜、水果不要放置太久再吃,暂时不食用的肉类要冷藏、冷冻,因为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变质滋生大量细菌,吃了之后反倒对身体不好。记得不要生食,蔬菜、肉类应炒熟吃,水果的话尽量削皮,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病毒在温度56℃状态下30分钟就能被杀死,而炒菜等温度能达到100℃甚至更高。也要提醒大家,处理过后还是注意及时洗手。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是否经粪-口途径(消化道)传播,虽尚待进一步明确,但通过将食物洗净煮熟,“饭前便后”洗手等方法可预防病毒经消化道传播。
据“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原创点击右边星标一条2月8日,卫健委《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更新了第五版,“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