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赖昕 通讯员 黄嫔宁 苏慧春
“这是一份庄严神圣的工作,我们守在生命的最后一站,陪伴逝者走完最后一程。”这是市殡仪馆火化工钟会的心声。
20年前,27岁的钟会进入市殡仪馆工作,成为一名火化工。谈及为何选择这个职业,他坦言:“那时候工作不好找,而且是活总要有人干吧。”带着这种朴实的想法,钟会在火化工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送走了约3万名逝者。如今,47岁的他早已褪去了刚入行时的青涩,沉淀出职业专技的老练和娴熟。
遗体化妆告别之后,会送到火化车间。在火化车间里,钟会拿起火化单,认真仔细核对每位逝者的信息,随后接过运尸车,将遗体缓缓地推送到火化炉前。心生默契的同事早已等候在旁,与钟会各抬起卫生棺的一边,平稳地将遗体放在火化炉运输带上,并严肃地整理个人着装,庄重地向逝者鞠躬。行鞠躬礼后,钟会来到火化机前,按动仪器按钮,遗体被缓缓送进炉膛。关闭炉门,点火,从可视小窗仔细观察遗体的燃烧情况,直至完全燃烧成骨灰……
火化完一具遗体至少需要45分钟。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活,还是项体力活。最难熬的是酷暑难耐的夏季,室外温度高,车间炉外温度高达40℃,一进车间就汗流浃背了。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对钟会来讲,早已习惯并坚持了下来。“火化这活,需要细心负责,每一环都需要认认真真去做,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做好了,才不会出现纰漏,这是对逝者最基本的尊重!”钟会细心地铲完骨灰,并盖好骨灰盅。“一提到殡仪馆,很多人觉得‘晦气’,火化车间在他们眼里更是阴森恐怖的地方。”对于某些人对殡葬行业的偏见,钟会略显无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钟会和同行们一样,在外与人交往,总会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有时候被人问到职业后也会感到尴尬,去参加亲朋好友的喜事也不容易。“现在好了一些,亲朋好友要是通知我去参加喜事,就会去。因为邀请我了,就说明他们不在意了。”钟会说。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份工作都需要人去干,殡葬这行业其实是普通的,只是世俗眼光让它变得有些特殊。“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是钟会等广大殡葬工作者的工作理念,他们日复一日在岗位上耕耘着,严格遵守和执行职业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保持零投诉、零事故,看似平凡,却也散发着坚守职业的光芒。
新闻推荐
河南“吴春红投毒杀人”案16年后改判无罪 审判长:吴春红曾在侦查阶段翻供
吴春红入狱前照片“吴春红投毒杀人”一案,于4月1日上午经河南高院改判无罪。记者获取的判决书显示,河南高院认为,本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