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法律不是“谁惨谁有理”

来源:兰州晚报 2020-07-13 02:08   https://www.yybnet.net/

这两天,一则“男子醉酒骑电动车撞墙死亡家属要墙‘背锅’起诉邻居被法院驳回”的新闻,引发关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报道,浙江安吉男子陈某,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撞上李某家外墙,抢救无效死亡。其家属认为,李某家外墙和为李某提供建房用地的村委会也有责任,要求赔偿。法院调查发现,李某房子早已建好,建筑布局不影响正常通行,不存在安全隐患。陈某平时也从此处进出,对墙非常熟悉,酒后驾驶电动车应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从而驳回其全部诉讼请求。

可能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会有一个疑问,明明是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错在前,却非要找个理由,试图把别入拉入纷争,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之人。小马飞刀告诉各位,这样的人还不少,以前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会不会越来越少,还真不好说。两个月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备受社会关注的村民私自上树,摘杨梅坠落死亡,村委会要不要赔?老人在小区撞伤儿童,就要离开,被邻居阻止,争执之中心脏骤停死亡,好心的邻居要不要赔偿等10件案件入选。结果只有两个字:不赔。对此《人民日报》的评论是:司法可以同情弱者,但对于违背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的行为不予鼓励、不予保护,法律不“和稀泥”,人民法院要通过司法裁判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作出肯定性评价,正面倡导公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用严肃的法律判决、明晰的司法指导为“扶不扶”“救不救”的“内心挣扎”提供正能量的制度支撑:法律站在见义勇为者一边,站在维护社会公德者一边,法律不是“谁惨谁有理”“死了人总有人赔偿”。

法律不“和稀泥”,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为了追求“案结事了”,有些司法机关出现“谁能闹谁有理”“谁狠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的做法。明知一方无理,但为了追求结案率或担心判决“后遗症”,采用“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看似解决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却将案件办成了“葫芦案”,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更阻碍了“礼之所存,人心向善”的善行善举。

今年5月2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周强院长的话语引起了代表们的强烈认同,话音未落,掌声已响起。是的,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司法不允许“和稀泥”。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才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信仰。如果让遵纪守法者吃亏,让不劳而获、唯利是图者得意,最终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不利于树立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

小马飞刀

新闻推荐

福建龙岩一公司发生火灾:起火物质为柴油 2人受伤2人失联

澎湃新闻从福建消防相关负责人了解到,7月12日上午10时许,位于龙岩市新罗区的福建卓越新能源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目前据了解,...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法律不是“谁惨谁有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