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周春红的母爱里 其实藏着隐秘的恨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7-14 11:40   https://www.yybnet.net/

原创 瑛子 丁丁心理

你相信哪一种结局?

《隐秘的角落》热播后,引发全网讨论的热情。无论故事情节还是其中的人物。

我个人觉得人物中演得最好的是周春红这个角色,朱朝阳的妈妈。一是因为演员本人演技炸裂,二是这个妈妈的角色设定太真实了。真实到就像你生活里会碰到的妈妈。

周春红是一个单亲妈妈,在孩子五六岁时与孩子爸爸离婚。之后一个人靠着在景区工作的微薄收入带大孩子。

在描述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之前,需要描述一下: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独立,自尊心强,好胜,控制欲,为爱的人服务、牺牲自己,没什么兴趣爱好,没有娱乐,严肃。

这些特质会让她成为一个好妈妈吗?

她自己认为是的。

虽然在很远的景区上班,不能每天回家,但她总会在冰箱准备足够的食物给儿子,并且很注重营养搭配和卫生,变着花样做给儿子吃。她甚至打算换个近点的工作可以天天回家做饭给儿子吃。在剧中她不是在上班赚钱,就是在给孩子做饭倒牛奶。除了在六峰宾馆与马主任相会的时候。

她常常对孩子说,你什么也不用管,你就好好读书!

她全心全意地把自己扑在孩子身上,得到的是一个看似很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孩子。这让她在家长会上出尽风头。这也正是她的牺牲所要换取的东西。

她的人生价值通过儿子得到了体现,她的自恋得到了满足。

但是,这是好的爱吗?

她只在乎能给她带来面子的成绩,证明就算是单亲妈妈,她也可以养好孩子。但是孩子的困境,她是看不到的。

因此当家长会后老师特意单独找她谈,告诉她朱朝阳的人际关系有问题,暗示孩子的状态不对时,她就像是被扇了一记耳光一样马上进入了应激状态,她毫不客气地反驳了老师,强调学习最重要,交朋友没必要,还表示怕坏孩子带坏朱朝阳。

而朱朝阳真的如她所愿,只会学习,别的功能都被抑制了,以至于班里的女生觉得他很怪。他没有一个朋友,他也并不开心。

一个牺牲型的妈妈会激起孩子的内疚,他会发展出“懂事”的面具来配合妈妈满足妈妈。另外在他生存的环境里,需要他懂事才能保证妈妈和自己都安全。他不懂事妈妈可能会崩溃掉。他知道自己是不被允许任性的。

一切都需要在妈妈的掌控中,包括一杯牛奶在什么时候被喝下。

她把牛奶放下,儿子说:“谢谢妈。” 然后继续学习。

“你怎么还不喝?”她问。

“我想一会再喝。”儿子说。

“喝吧,不烫,喝完了早点睡觉我好洗杯子。”

儿子取下耳机,拿过来小口喝了一口,两口,又放下了。

她火了,一把拿过杯子,咕咚喝了一大口,说:“这不正好吗?喝凉的对胃不好。”

“我自己会洗杯子。”儿子拒绝道。然后他重新戴上了耳机继续学习。

这个拒绝让周春红瞬间暴怒了,儿子竟然拒绝我的“爱”!

她的眼神变得凶狠起来:“你现在长大了是吧!自己会照顾自己了是吧!你怪妈妈没有照顾好你是吗?!”

“我没有怪你。”儿子很平静地说。

“如果你爸是个负责任的男人,当初不抛下我们,今天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她激动地说,脸都扭曲了。

儿子拿过杯子,把牛奶一口气喝完。然后说:“妈,其实你可以告诉我。”

她眼里立刻涌起了眼泪,柔情地伸手过去想帮儿子擦去嘴角边的牛奶沫儿,结果儿子扭过头去不让擦,这第二个拒绝又瞬间点炸了她,她几乎是凶狠地捏住儿子地脸,狠狠地强行擦掉了他嘴角地牛奶,然后大声嚷嚷:“我告诉你什么?!大人的事你懂什么?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早点睡觉快快长大,等你长大了什么事就都没有了!”

她似乎掏空了所有的力气,说完身体还在激动地起伏着,然后她像是被抽掉了筋骨一样虚弱地颤声说:“妈回头在市里找个工作,不回景区干了,那样你就可以天天吃到新鲜的饭了。”

从这场精彩的戏里我看到了好几层内容:

一.周春红的爱是绝对控制的,我给你就要接受,不容拒绝。她认为自己给的爱是好的,是为了对方好,对方怎么能拒绝我呢?拒绝我不就等于我的爱并不好吗?她不能忍受自己不好。从这个角度看,她是具有自恋人格的特点的。

拒绝会激发她的应激反应,她会用几点来反击,一是把责任推给别人,一般就是推给儿子朱朝阳的爸爸。就算我做得不好也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而是他爸爸当初抛下我们。

二.在周春红的眼里,孩子是无知的,所以没必要告诉他们事实,所以他们必须听大人的。她没有把孩子放在一个与她平等的位置,她高孩子低。

三.她不允许儿子按他自己的节奏来,不能尊重孩子与她的差异。这种不尊重也是融合的表现,视孩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四.她会用自己的付出进行道德绑架。我给你洗杯子,我为你去换工作,只为每天让你吃上新鲜的菜,我对你这么好一切为了你,你怎么可以不事事如我意?

事实上这场戏是接在她和马主任的关系曝光、被分手之后,她在景区也呆不下去了,换工作的直接动机并不是要让儿子吃上新鲜的饭。不然,早就换了。

而青春期的朱朝阳像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最需要最在意的并不是新鲜的饭,而是理解和空间。这两点,周春红都没能做到。

周春红一直拒绝马主任的求婚,并且连关系也不公开,一直秘密进行。她认为这是为了儿子做出的牺牲,那么潜意识里就是儿子要为她的牺牲负责。到最后被分手时,她和着眼泪大口吞下橘子的动作就像是强迫自己咽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带着这样满心的苦涩去面对儿子,一点点不如她的意就会失控。因为牺牲有多大期待的回报就有多大。她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潜意识里是需要儿子来满足她的,而且是需要被即时满足。

牺牲太苦了,她需要儿子不停地看到、肯定她的苦,不停地给她糖。然而青春期的朱朝阳正是需要与父母分离、走向独立的时候,他的目光更多是投向自己,而不是还想要与儿子融合的妈妈。青春期的男孩,需要远离母亲,母亲也应自觉地远离男孩,让他们有空间去真正长大。

片中所展示的中年人的爱情并没有多美好,甚至透着一股无趣、难堪,但至少让周春红在儿子之外,多一个关注点。爱情破灭后,她对儿子的融合需要变成唯一了,这种唯一会让儿子凭本能就想推开她,而这一推,周春红的内心情感是崩塌的。我为了你失去了我的爱情,你却还推开我?我还能去哪里?你是我惟一的去处了!

“长大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句话更像是她唱给自己听的悲凉一曲。

她委屈,她愤怒,她分不清楚这两种感觉谁先谁后,只是它们一股脑地潮水般将她冲倒,淹没了。

实际上她这样做是真的为了儿子吗?又是不是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儿子认可吗?需要吗?

有可能,这是周春红的需要。

朱朝阳在景区广播站听到妈妈和一个男人有关系时,他在意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妈妈没有告诉过我,妈妈对我隐瞒了”。

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快乐的母亲,而不是牺牲的母亲。母亲快乐,孩子就快乐、轻松,母亲牺牲,孩子内疚、沉重。孩子都希望母亲幸福。母亲快乐、幸福孩子就有宽松的成长空间,因为母亲就不需要从孩子身上得到满足,孩子可以尽情去发展自己。这样的发展才是自然的、有自我的力量的。而不像朱朝阳,学霸正是他的症状。

周春红在意识里以儿子来拒绝马主任在潜意识里可能是她根本对与一个男人走进婚姻缺乏信心。她也没多爱马主任。她对朝阳爸爸表现出来的恨证明她根本没从上一段婚姻带给她的伤害中走出来。她允许自己持续地停留在这恨中,也就没有余力更多地去感受爱。

对朝阳爸爸的恨会迁延到对其他男人的恨里。她可能根本就没办法信任男人,而马主任的放弃只不过再一次证明了男人都是不可靠的,再一次地完成了自我预言。

周春红对朝阳爸爸的恨也会迁延到朱朝阳身上。当朝阳与爸爸关系好时,当朝阳为了爸爸去撒谎时,当他们之间有秘密她不知道时,当朝阳不听她话时,她眼里都会瞬间亮起仇恨的灯。

在医院那一幕里,朝阳为了爸爸说谎,后来又沉默不语,让周春红再度崩溃,再度用道德绑架加控诉朝阳爸爸的老一套向儿子施压。

她说:“你怎么不跟妈妈说实话?你把妈妈当外人是吗?有妈妈在呢,说吧。我辛辛苦苦把你带大,他带你游了几次泳你就向着他!晶晶在的时候他管过你吗,你以为他真的在乎你吗,他要是在乎你就不会跟我离婚,不会抛下我们母子!”

不同的是这一次,朱朝阳反击了。

他说:“离婚是你非要离的,你逼着他签字的。”

周春红愣住了,她从没想过儿子有反驳的这一天,她没有否认,因为是事实,她只是哭着说:“是你爸爸先有了别的女人!”

儿子淡淡地回了一句:“那是因为你们只在乎你们自己。”

这句话撕开了成年人虚伪的面纱。

也是从这句话起,朱朝阳开始脱离孩子的位置,走向成熟独立。

独立的前提就是与母亲分离。母亲过度抓住孩子不放手的话,孩子会不敢独立。因为孩子会不自觉地满足母亲的需求。不然,孩子会内疚。

这句话是朱朝阳摆脱内疚的开始。母亲做出离婚的决定是她自己的事,她应为这个决定负责,而不是转嫁到孩子爸爸及孩子身上。

责任分割,彼此的界限也就清晰了。有了界限,就有了自我的空间。

周春红的心理一直处在受害者的位置:是你爸爸害了我和我们,你要争气,超过你爸爸。我们要证明我们没有他也可以过得很好。她不让儿子接受爸爸的钱,因为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钱。爸爸讪讪地夸他家教好。但是爸爸不是别人啊!这么做是在剥夺儿子的资源,以及阻止父子间有更亲密的情感。

没错,周春红只要儿子属于他。

她很介意儿子跟爸爸亲近,她希望的是儿子跟她一样恨爸爸,当发现儿子并不如此,父子之间天然的链接她没办法阻隔后,她会把恨也蔓延到儿子身上。

儿子去跟爸爸过了个生日吃了个超级丰盛的大餐后,回到家周春红坐着专门在等他。见到他就赶紧起身问:“你还能吃得下面吗?妈妈给你做长寿面吃去!”

面对她饱含期待的眼神,儿子默默点了个头。

她不能接受儿子的生日她没有存在感。她害怕孩子爸爸抢走孩子对她的爱和忠诚,她时刻警惕着,提防着。

可是,她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

作为一个男孩,除了需要父亲的爱和资源,在心理上更需要父亲为他树立对男性性别的认同。

性别认同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三到六岁的俄狄浦斯期,一个是12岁到18岁的青春期。

朱朝阳和爸爸在5岁左右分开,基本上还没有完成俄狄浦斯过渡。而他现在正处在第二次认同的期间。这个认同不止是性别认同,还包括社会角色认同、自我认同等等各方面,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同一性是解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这些问题的,是为成年生活所做的准备。直接跟未来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感相连。

朱朝阳长期和妈妈生活,身边时常缺乏可以作为性别引导的男性角色的。他的外在和性格、表现都显得比较阴柔,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被严良吸引的原因,他身上有朱朝阳没有的男性的粗犷和自由,他会以暴力解决问题,还教朱朝阳打架,那是他不熟悉的但向往的世界。跟他困在妈妈身边谨小慎微的生活相比,充满了灼热的宽广的气息。

也是从那次他学打架开始,他更多地去释放自己了。

爸爸在女儿晶晶去世后,比以前更多地陪伴他,也让他脸上出现了更多地笑容。爸爸会带他去运动,会在游泳时把他推下岸,这些带着对抗的游戏是男人间会享受的游戏。

也因此,周春红对他越来越不满。

如果周春红在一开始,就能将目光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坦然地告诉孩子自己与孩子爸爸的真实情况,承担自己的责任,她就会真的去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让过去慢慢过去,然后重新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好,爱情也好,直面自己的需求,不把孩子与自己绑在一起。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允许孩子去与他的父亲连接。

她可以用发展自己,为自己好的所谓更自私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恨,最终把那个恨化为可以推动自己的力,而不是把力用在孩子身上。

她的恨一直停留在孩子爸爸那,恨让她没办法与前夫和平相处,也接受不了孩子和父亲亲密。我不能的,你也不能,这是一种共生的融合的需求。

前夫有钱,没文化,妈妈就让儿子努力读书替自己打败爸爸。

妈妈还跟爸爸竞争儿子的爱。

周春红十几年前的一口恨气,一直憋到了如今。

在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这些年里,种种的艰辛都会把这个恨加深,在她的意识里,这些艰辛都是孩子爸爸带来的。而被孩子占据了几乎所有的生活也会滋长隐秘的恨,只是她自己未必能意识到。

母亲总被赞颂伟大,这句话本身剥夺了母亲恨的权力,似乎母爱里只能有好的东西。但实际上,母爱和其他别的爱一样,里面既有好的也有坏的,既有明面也有暗面。

如果一个母亲能够意识到这个,她便不会要求自己为孩子必须去牺牲,必须体贴周到360度无缝关爱,她会允许自己自私,有为孩子的部分,也有为自己的部分,她会更关爱自己,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点,她也允许自己对孩子做得不够好,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存在。

只有允许了自己,才会允许别人。这样孩子也就不需要活得小心翼翼,可以更多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孩子和她之间的感情,也会更真实,更亲密。

真实的情感本就能同时容纳好与坏,有自我化解的能力。

爱可以被表达,恨同样可以。

只允许爱表达,慢慢地,爱会扭曲,爱会不成为爱。

在电影里,关于这对母子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朝阳对妈妈说:“我会是你的骄傲的。”

而这次,妈妈不语。

之前总是妈妈主动说:“你是妈妈的骄傲。”

这个转变,似乎暗示了周春红开始在改变。

儿子的优秀是他自己的骄傲,儿子也不需要用成为妈妈的骄傲来讨好妈妈,也许此刻开始,周春红可以开始为自己而活了。

为自己活,展现自己的生命力、活力,才是攻击性和恨的一种更好的表达。

以上。

作者介绍:瑛子,丁丁心理签约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十几年纸媒从业者。儿童教育践行者,赞成教育的前提是认同与跟随。爱文字,爱人性的丰富和不完美,相信陪伴和被看见的力量。

*注:文中所有插图均来自网剧《隐秘的角落》。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从胎儿到成年 各年龄节点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民法典这样保护未成年人

从生前到死后,民法典影响着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和社会历程。18岁成年之前,无论是还未出生的胎儿、不谙世事的孩童,还是蓬勃朝气...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周春红的母爱里 其实藏着隐秘的恨)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