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报融媒记者 邵明习
通讯员 张纪平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河东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人民调解“443”工作法,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实现矛盾不上交、不激化,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河东实践。
强化“四个建设”
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
人民调解,因其具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不伤感情、方法灵活等特点,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河东区强化组织网络、场所设施、人员队伍、经费保障建设,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
河东区纵向以分级管理为轴,层层划分“调解网格”,设有人民调解组织323个。在区级,设立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全区重大疑难及跨区域、跨部门矛盾纠纷调解。在镇村,设立镇街调委会11个、村居社区调委会304个,划分基础网格695个,强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横向以行业类别为轴,先后成立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8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今年以来,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共调处纠纷519件,占全区调解案件数量的50.9%。
在场所设施建设上,河东区将人民调解办公场所建设纳入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体规划,先后投入50万元,在各级调解委员会按要求设立调解员办公室、调解庭和档案室,并在醒目位置悬挂邻里和睦、家庭和谐、以和为贵的调解宣传画,营造平静、祥和的氛围,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河东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队伍建设的意见》,广泛吸纳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和退休政法干警、律师等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民调解员649人,兼职人民调解员591人。此外,河东区将人民调解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区财政每年拨付60万元,镇街每年投入300万元,支撑保障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
发挥“四个作用”
推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从网格排查预警、流程化解纠纷,到各政法部门联动联调、数字远程调解,河东区不断创新调解方式方法,推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在村居、社区内,基层网格员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和矛盾纠纷隐患进行分析整理并及时上报。同时,河东区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人民调解舆情信息会商机制,定期对矛盾纠纷排查信息进行汇总上报并提出强化基层治理的合理化建议。今年以来,累计排查上报各类矛盾纠纷信息407件,提出意见建议37条。
“一般矛盾力争就地化解,行业专业性矛盾力争在本领域内化解,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综合多种力量手段及时在本区内化解。”河东区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河东区充分发挥流程作用,就地化解纠纷。今年以来,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矛盾纠纷1020件,化解成功率达到99.8%,防止纠纷激化105件,有效避免违法犯罪、群体性事件等突发情况发生。
河东区注重发挥各政法部门职能优势,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机制。成立了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各派出所设立调解室,及时调解110报警台接报的民间纠纷、适宜调解的治安案件。今年已调解治安纠纷109件,缓解了基层派出所压力。
此外,本着“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原则,河东区建成区、镇、村三级远程调解系统。今年以来累计进行远程视频调解146次,极大地提高了调解效率。
聚焦“三个方面”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企业转型升级、城市发展等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矛盾纠纷,河东区聚焦转型升级、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三个方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河东区坚持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常态化制度化,重点排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因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工伤事故以及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今年以来,累计排查涉企矛盾纠纷95起。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坚持应调尽调,依法及时就地化解,防止矛盾纠纷交织叠加、激化升级。
紧紧围绕土地流转、片区拆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继承遗赠、产权分割等新型矛盾纠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河东区各级人民调解调委会在重点项目现场设立临时调解室,派遣专职调解员进驻调解。今年该区各重点项目拆迁现场调解室累计接待群众来电来访1000余人次,成功调解124件,帮助签订拆迁协议205户,有效减少了因拆迁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
河东区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全力做好信访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受理化解和依法处置工作。强化信访积案调处,累计设立信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调解室12个,综合利用领导包案、律师参与、集中化解、结案销号等调解机制,今年以来成功参与化解信访矛盾182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热 点 锐 评灰色的“网络刷单” 必会孵化出两头通杀的“中间商”
热点锐评□蒋璟璟“正规平台,诚邀刷单,按条结算,轻松上手”“轻轻松松、动动手指,不用工作就能赚钱”……像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