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实名发声,让基层走向良序善治

来源:梧州日报 2020-08-17 06:39   https://www.yybnet.net/

陈荣贵

常言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用于表明处事光明磊落,不隐瞒真实姓名。然而,现实生活中,“别提名字”却成为部分基层干部的处世哲学。据媒体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当基层干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希望隐去名字,以“相关人员”自称,“不提名字”是打开心扉讲真话的前提。

光明正大地说真话、说实话是党员干部必备的一种政治品德。作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基层干部对基层的痛点、难点问题最了解,必须打开天窗说亮话,真实反映问题、矛盾,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然而,面对记者采访,不敢实名发声患上“失语症”,一些基层干部这种“匿名化”倾向,势必会形成一种新的治理悖论: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愈要匿名反映;愈是匿名反映,问题愈难以解决。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受访者匿名的诉求理应得到尊重。对监督性报道的受访,实名的风险显而易见,这些基层干部主动选择匿名,实际上是一种趋利避害的现实考量。而在正面主题采访中,基层干部实名接受采访,容易陷入“说多错多”的纠结,说得太好,有抢领导风头和功劳的嫌疑;说得不到位,又怕被扣上不懂规矩、业务不精的帽子。同样是两难,干脆以“相关人员”来模糊身份。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匿名化”倾向表面上看是基层干部明哲保身的一种选择,实则折射出基层治理的困局。

“千万别让人知道是我说的”,一些基层干部对反映问题存在后顾之忧。面对问题,这些基层干部为何要遮遮掩掩、小心翼翼?基层干部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内部存在的问题内部整改即可,倘若被上级调研核查发现,引发舆论关注,涉事干部轻则被处分,重则被免职,实名反映问题是他们最不愿意选择的一种方式。

坚持问题导向,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这是党对问责工作的重要遵循。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为尽快平息舆论和应付上级而草率问责,导致板子打偏了,问责没问到痛处,问责泛化滥用,难免让基层干部心存忌惮,不敢实名吐槽也是情理之中。

再者,基层干部做出成绩时,地方大多强调都是“领导重视的结果”,千方百计把“功劳”全部算到上级领导头上,否则就是“喧宾夺主”。平心而论,基层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基层干部渴望攻坚克难成就一番作为,在为民干事中实现人生价值。可是,如果干好干坏一个样,出了问题自己“背锅”,做出成绩又被领导“顶替”,有话难说,有苦难诉,试问,在这种环境下干事,怎能让基层干部不寒心?

基层难题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群众利益的矛盾交织,做好基层工作着实不易。基层走向良序善治,需要基层干部敢讲真话,敢揭矛盾。“匿名化”的病根在于问责泛化,考核失当。因此,健全问责机制、考核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才能拔除病根药到病除。

新闻推荐

西宁4年资助贫困大学生4905名

本报讯(记者邢生祥)记者日前从青海省西宁市民政局获悉,西宁市2016年实行《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实施办法》以来,为贫困大学新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实名发声,让基层走向良序善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