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佑志
母亲嫁给父亲的时候,还是童养媳。母亲那时家里穷,姊妹四五个,外公抚养艰难,就托人将母亲寄养给了父亲。那时,父亲家境也并不富裕,但相对母亲家庭来说要稍好一些,于是年幼的母亲就来到了父亲家里。待母亲渐渐长大,便到了结婚的年龄。结婚那天,父亲在亲戚那儿借来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在亲友的簇拥下备上面、肉及床上用品等彩礼,送到外公家中,就将母亲正式接进了家门。
婚后两年,母亲有了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父亲喜出望外自不必说,家里鸡下了蛋,父亲就将鸡蛋煮熟了,将蛋壳剥掉,掰成小块,用嘴吹凉,送进母亲嘴里补身子。接着,又叫爷爷去街市上买肉、买鸡。
待我出生时,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劳动。母亲在家抚育子女的同时,还负责喂鸡、煮饭、拾柴禾等家务,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一日,父亲收完工回来,见母亲饭未做好,就心生不满,责问母亲干啥子去了,越说越激动的父亲竟然骂了母亲几句。母亲就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以牙还牙。一时间,家里搅得地动山摇。
生活当中的父母亲虽然有时磕磕绊绊,但母亲对父亲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的。母亲说,二哥十岁时,鼻子经常流血。那时医学不发达,乡村更是缺医少药。老实巴交的父亲在邻居的带领下才将二哥送至县医院,但为时已晚,院方已无回天之力,二哥就这样走了。
父亲难以忍受这沉重的打击,整日抽着闷烟,心情十分沮丧,身体虚弱致贫血。母亲就上山捡些柴禾,挑到集镇上卖了,换些鸡蛋、肉回来。母亲将鸡蛋煮成荷包蛋或煎成蛋卷,变着花样让父亲吃。
父亲爱吃肉丸子,母亲就将猪肉切成小条状,碾成肉末,伴以鸡蛋调和做成丸子给父亲吃。经过母亲细心的调理,父亲的身体渐渐恢复如初。母亲说,要让父亲吃好,他还要供我们几姊妹上学呢。
岁月流逝,父亲母亲步入了古稀之年。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打针吃药成了家常便饭。一日,母亲支气管炎发作住进了医院。醒来时,父亲正坐在床沿边,紧紧攥着她的手,口里喊着:“老婆子!老婆子!你好了些没有!”母亲眼眶湿润起来,轻声问父亲:“你说来生,咱俩还能做夫妻吗?”
父亲盯着母亲,神秘地笑笑,说:“不一定喽,如果我还是这么穷,我就帮你找个好人家,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如果下辈子我托生了有钱人,就去找你,让你跟着我享享清福!”
母亲泪如泉涌,说:“再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记者余俊杰)记者5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针对部分移动应用程序(APP)传播淫秽色情、暴恐血腥、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