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安治平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包括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以及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等。
记者采访发现,以论文作为学术评价指标在科研活动中盛行,一直在高校和科研界饱受诟病,导致科研学术界急功近利、学术不端等乱象。教育部出台政策意见做出规范与引导,但“唯论文”如何“破而后立”,值得进一步思考。
一些基层学者和科研人员认为,为了解决“破而后立”的难题,相关部门有必要深入调研,制定全面、细化、精准的学术评价体系。比如,设立人才评价指标,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将学科领域活跃度和影响力、重要学术组织或期刊任职、研发成果原创性、成果转化效益、科技服务满意度等维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论文可作为评价参考。(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基本案情:2006年8月12日,史某驾车与另一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并将第三人撞伤。后经该地交通支队认定,史某负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