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媒体是文化的记录者

来源:黄海晨报 2012-02-24 00:3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裴颖

【回眸】

迷笛音乐节现场

一个主流媒体,往往承担着发掘、记录、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而有关文化的新闻报道始终是《黄海晨刊》的关注重点。

2011年,《黄海晨刊》有关日照文化遗产寻访和迷笛音乐节的系列宣传报道,通过亲临体验和鲜活的写作方式,得到读者和各级领导的认可。

2011年3月18日,大型文化调查栏目——— 日照文化遗产寻访在《黄海晨刊·大周末》开栏,采访组深入东港、莒县、岚山和开发区各个国家、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采访。栏目以散文体新闻等各种灵活可读的方式,在大周末通版刊出。栏目计划刊出50余期,至2012年2月17日,已刊登到第46期。

结合滨海文化名城建设,2011年5月14日至9月17日,日照成功举办了“2011海洋迷笛音乐节”活动,音乐季16场演出,中外36支乐队参演,吸引观众21.5万人,创造了日照市演出活动历时和参与人数之最。

《黄海晨刊》专门抽调精干记者全程采访报道,周密策划,每周刊发图文专版,稿件现场感强,有亲和力,吸引了一大批读者定期观看,也有外地乐迷拨打晨刊热线电话,询问迷笛的演出信息。

【连线】

连线嘉宾

张帆: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校长

“迷笛”助力日照滨海文化名城建设

作为现代音乐最响亮的品牌之一,“迷笛音乐节”走进了日照。2011年5月14日至9月17日,包括唐朝乐队在内的国内外众多顶级摇滚乐队悉数亮相日照市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太阳广场,吸引了大批全国各地的“笛迷”和本地市民参加。“海洋迷笛音乐节”举行前后,日照市领导始终十分重视,多次亲历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困难。各参与部门明确职责分工,通力协作,确保了政令畅通、运转灵活、衔接紧密,推动了工作有序开展。

音乐季和音乐节历经5个月,每个周末参与者都工作到深夜。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是每一名参与者不计个人得失、连续奋战的结果。“迷笛音乐节”来到日照,通过音乐与海洋文化的结合,推动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日照旅游,对建设滨海文化名城产生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 裴颖)

连线嘉宾

孔铖锆:摇滚乐迷

迷笛让我特别解渴

我是一个摇滚乐迷,出于对摇滚乐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爱,高中、大学时代分别和朋友组过乐队,现在算来,接触摇滚乐已经10年了。

听说日照要举办海洋迷笛音乐节,我特别兴奋。当时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白天在单位值班,晚上就和朋友一起去听摇滚。音乐季4个月,基本没缺场,只要有喜欢的乐队,我一定会去。音乐节4天,我自己花钱买了一张通票,场场都听得很过瘾。

印象最深的就是8月4号音乐节第一天,崔健来了。现场的氛围特别火热,人人都在音乐的鼓舞下激情万丈,台上台下互动不断,太阳广场人山人海,我从没见过日照有那么多人聚在一起过。

在我看来,日照以前是摇滚乐的沙漠,海洋迷笛音乐节的的成功举办,对日照摇滚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能够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精彩的演出挺兴奋的,给我的感受就像一直在沙漠里走,突然下了场大雨一样,特别解渴。

作为乐迷,我希望主办方能在活动举办之前先搞一些民意调查,征求一下乐迷和市民们的意见,有目的性地邀请乐队。最好还能刻录一些官方录制的DVD出售,方便乐迷收藏。

(本报记者 裴颖)

连线嘉宾

探寻·感知·热爱

范红玉:日照市公交公司

我觉得,在挖掘本土历史底蕴、繁荣城市文化建设中,《黄海晨刊》始终是走在前沿,这样一种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常常让我们肃然起敬,譬如这次的遗址寻访活动。

曾经,对于脚下这片土地———日照,我所了解的,仅仅是近年来的发展历程,譬如城市面积的扩张,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激增,而对于它的文化历史底蕴,也只是停留在以管窥豹、以蠡测海的层面。

当接到晨刊遗址寻访的邀请,深感荣幸之余,更多的,是澎湃在心灵深处的一种久违的灵魂悸动,这种悸动,源于对脚下这片故土的深沉的爱恋。不了解家乡的历史,又何异于鲁迅所说的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呢。通过了解我们发现,日照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足以跟全世界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媲美。

所以,对《黄海晨刊》和文物办的这次活动,始终是怀着深深地感激,作为读者,感谢你们给了我们了解城市底蕴、感知厚重历史的机会;作为作者,更要感谢你们,能切身参与、探寻、感知、体会古老的历史文明,幸甚至哉!

每一次踏上遗址寻访的行程,都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灵魂之旅;每一个寻古探幽的足迹,都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一次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都让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更多了几分敬重和恋慕……遗址寻访活动接近尾声,但我们对历史的探寻不会结束,对故土的爱恋更是永无休止。

(本报记者 谢岩)

【解密】

迷笛让日照更富激情

本报记者 裴颖

2011年的夏天,是迷笛让许多人慕名来到日照,爱上迷笛,爱上了日照。“迷笛音乐节”让日照更加开放富有激情。

5月14日之前,我对迷笛一无所知。因为迷笛要来日照,才通过电视、网络、书籍开始了解迷笛,最终自己也变成了一名“笛迷”。5月14日至9月17日期间每周六晚,太阳广场上,重金属的摇滚乐律,疯狂摇摆的身影,还有整齐响亮的呐喊声,身在其中,方能感受到迷笛与生俱来的巨大号召力与感染力。

“是日照,让我真正爱上了摇滚……”2011海洋迷笛音乐季最后一场演出,乐迷孙蕾十分不舍地说,她真希望以后每年夏天,都能来日照,在大海边,吹着海风听摇滚。

作为现代音乐最响亮的品牌之一,“迷笛音乐节”来到日照,实现了音乐与海洋文化的完美结合,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迷笛也为日照旅游带来了大量的人气。迷笛的时尚、动感、活力、年轻与日照城市特色很合拍,对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市民的精神状态,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一场文化盛宴、时尚快餐,对日照文化、旅游、经济市场的影响不可低估。

迷笛在日照掀起一场风暴

本报记者 靳凤清

迷笛,在日照掀起了一场风暴。从没有想过,日照的碧海蓝天之畔,有一日会变得如此疯狂。

上万人,或许更多,在迷笛文化的号召下“集结”在一起。所有的人都随着激烈的音乐,拼命地摇摆着自己的身体,有节奏地呼喊着迷笛的口号。

看起来,这与任何一届迷笛类似。不同的是,本届迷笛与海洋结缘,以海洋命名,从而更彰显出日照的地域性和她的浪漫与激情。也让日照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因迷笛而变得更为多彩多姿。

一名网友在网上留言:“因为迷笛来到日照,我去看了迷笛,爱上了摇滚。而好多外地人因为摇滚而来到日照、熟悉日照、喜欢日照。这就是共赢吧,希望明年日照和迷笛再次牵手。”

在行走中发现

本报记者 谢岩

探寻历史的奥秘,从来都是人类恒久的情怀。从2011年3月始,我们踏上了东海峪遗址,随后刘章墓、城阳王墓、陵阳河,海曲故城……一年来,我们走过了日照市50余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日照这片土地上,从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穿越到汉代海曲故城的繁华,清代许瀚攀古小庐的幽静,再到民国石龙口的馆驿兴盛……左手历史、右手现实,时空的交错,让我们在行走中收获颇丰。

缘于热爱,在寻访活动中,一批热爱历史、热爱家乡的文史爱好者,跟随我们的寻访脚步,不顾酷暑严寒,不顾狂风暴雨,在田野间寻觅祖先生活的痕迹,在山岗上细察古人留下的镌刻。一个碎瓦片、一片土夯墙,足以让人惊喜;一座古老建筑,一片残垣断碑,足以让人惊叹……

春日桃红柳绿的日子,秋日天高云淡的乡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行至山间田野,倒是件愉悦之事。可是乍暖还寒的早春,春雨沥沥、气温骤降,大家却坚持在山间小路上细细寻访苏家村、凤凰城遗址上的点滴线索;夏日闷热的午后,我们赶往海曲汉墓遗址,雷声滚滚之际,大雨顷刻间倾盆而下,乡野间无处遮蔽,奔回车中已是全身湿透;秋日雨后新晴,我们一起费力走在巨峰大土山遗址的泥泞中,寻找出土青铜鼎的具体位置……

然而,能够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历史、见证历史,是每一个参与寻访者的心愿。惟有如此,才有了我们如今刊出的近50期文化遗产寻访栏目,才有了那些行走中飘飞的神采,解读中激扬的文字。 

新闻推荐

韩国向朝鲜提议就开城工业园区问题展开会谈

新华社首尔4月25日电 韩国统一部发言人金炯锡25日在紧急记者会上表示,为解决开城工业园区内韩方滞留人员的生活问题以及尽快恢复园区运转正常化,韩国政府正式向朝鲜当局提议举行韩朝政府间实质性对...

相关新闻:
他想为父亲求职2012-03-13 09:17
猜你喜欢:
评论:(媒体是文化的记录者)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